2023年5月20日星期六

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

     马可.波罗1254年出身在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据说他的父亲和叔叔因为经商到过东方的蒙古帝国,并且受忽必烈大汉委托给罗马教皇一封信,请教皇委派人到中国传教。1271年,新敦煌给忽必烈写了回信,17岁的马可.波罗就跟随父亲和叔叔再次来到中国。

    忽必烈很喜欢马可.波罗,让他们在中国住了十多年。马可.波罗游历了中国很多城市,甚至当过地方官,1295年返回威尼斯。人们对他们讲述的东方大国,和带回的珍宝惊叹不已。后来,马克.波罗在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中被俘,他的狱友根据马可.波罗的口述,写成了《寰宇记》,也叫《东方见闻录》或者《马可.波罗游记》。

    小噢能够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那天起,关于他是否真的到过中国,就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怀疑者提出了6大疑问:

    第一,马克.波罗自称元朝攻打襄阳城时使用了他们父子发明了大炮(也就是抛石机),但是根据《元史》,这东西是一个回回人制造的。

    第二,在中国史料中没有记载过马可.波罗。

    第三,马可.波罗在书中没有提到中国非常著名的,和西方有明显区别的筷子和茶,也没有提到方块形的汉字和伟大的长城。

    第四,马克.波罗没有讲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这是当时西方根本没有的,显然不该疏漏。

    第五,马克.波罗对当时的蒙古皇帝的谱系描述不准确。

    第六,游记中的很多中国地名用的都是波斯叫法。

    支持者则认为,这些问题根本不足以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事实。因为马可.波罗是在回国二十多年后,口述自己的经历,别人纪录成书的。马可.波罗自己最后都说,书中记载的东西不及他见到的一小半,所以有些小疏漏是难免的。关于投石机的问题,马可.波罗无疑是错了,因为和史科违背。但可能是他吹牛了而已,并不能否定它的全部经历。

    中国的史科没有记载马可.波罗有两个原因:第一,元朝灭亡的时候很多官方档案都被销毁了,以至于没有可查的史科。第二,对于蒙古帝国来说,不记载一个来自远方的商人完全是可能的。事实上,当时叫煌给忽必烈送去名马,使者的名字就没有记载。

    关于筷子和茶,可能和马可.波罗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当时元朝把臣民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白人、汉人和南人。马可.波罗应该主要接触的是前两类,而恰恰这两类人不怎么使用筷子和饮茶。

    而关于汉字,马可.波罗可能是受了忽必烈的文化政策影响。忽必烈从骨子里排斥汉子,认为是下等人使用的文字,这一点可以从他早前派人借鉴畏兀儿字母拼写蒙古语,到后来下令创建八思巴文可以看出来。有了这个时代背景,马可.波罗没有提到汉子,也就是有可能的了。

    至于长城,支持者认为,那个时候的长城根本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们现在所说的万里长城,主要是指明长城。在元朝的时候,很多地方不过是土墙和残垣断壁而已。

    印刷术是一种工艺,必须深入作坊才能发现,马可.波罗在中国的十多年也许真的就没有去过这种作坊。另外,印刷术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是因为对文化发展和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个威尼斯商人来说,它的价值恐怕远远抵不上瓷器、丝绸和珠宝。就像马可.波罗把中国的纸币带回威尼斯时,当地人不能理解一张纸片怎么能代表金钱同一个道理。

    关于蒙古皇帝的谱系,这可能是时间太久了以后,马可.波罗忘记了,或者他根本就没有留心,只是在后来讲述的时候随口说了,所以造成了错误。关于地名的叫法,更没有什么可追究的。一句话,马可.波罗喜欢这样叫而已。

    到了20世纪,支持者又有了一个有力的拥护者,他就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克.山下(Michael Yamashita)先生。山下先生把《寰宇记》作为导游手册,花了三年多时间,按照当年马克.波罗的路线重新走了一次,拍摄了上万幅照片。他感慨地表示,没有亲身走过这条路,是写不出《寰宇记》来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