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天坑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白色地区乐业县。天坑是一种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是由于岩溶地区地下河运行形成地表大面积塌陷造成的。它与常说的“岩溶漏斗”不同,岩溶漏斗一般是斜坡,上宽下窄,天则是四壁岩石峭立,深度百米至数百米以上,犹如一个巨大无比的“桶”。
天坑是一种喀斯特地质现象。岩溶地质作用发生在表面上,会形成洼池、峡谷、石林;如果岩溶地质作用发生在地下河里,则会产生溶洞。天坑就是喀斯特地貌中地面与地下综合作用的产物。天坑的形成必须有三个必要条件:碳酸盐岩、地下河和地壳震荡作用。具体的形成过程是:在层理结构发育的碳酸盐岩层下,地下河在不断地流淌,碳酸盐岩因遇水不断被溶蚀,形成越来越大的地下溶洞;而后,地壳突然发生地震或板块碰撞等剧烈震荡,岩层发生垮塌;垮塌后的物质被水逐渐带走,而余下部分的岩层因剧烈震荡形成许多纵向裂隙,并在水蚀的作用再次发生垮塌;如此几次垮塌后,地下溶洞终于露出地面,形成天坑。乐业天坑一座天坑的坑壁都有明显的阶梯形状和纵向裂隙,这是多次垮塌造成的结果;而纵向裂隙的存在表面这些天坑仍有继续垮塌的可能。同时,乐业地区的地下河也在绝大部分天坑底部被发现:天坑底部都有一个地下洞口,洞内有地下暗河,这下地下暗河四通八达,形成丰富的地下次水系,最后全部汇入红水河。另外,关于乐业天坑成群分布的原因,专家推断,这与乐业县特殊的地质构造有关。地质资料表明,乐业县的底层呈S形旋扭构造,天坑分布的地区正处于这个旋扭构造的中部,即连接两个弧形中转的部位,这个地区在地壳震荡时发生的张力最大,形成拉张裂隙,像切豆腐一样把岩石切成纵向的块状结构,在水蚀的作用下,这些裂隙部位不断发生垮塌,形成天坑。这一推断解释了与乐业邻近具有同样地质条件的凌云、田阳、西林等县没有出现天坑的原因。
大石围天坑是乐业天坑中最大的一个。经中国国土资源部地质专家和岩溶洞穴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大石围的深度约为613米,长约为600米,宽约为420米,容积约为0.8亿立方米;大石围中还有大面积的罕见的原始森林。因此,大石围天坑是集独特奇绝的溶洞与原始森林以及珍稀动植物于一体的世界的“岩溶圣地”。这里,洞底有洞,洞中有河,两条冷热相汇的地下暗河中的石笋挺拔丛生,石柱峭然擎天,石帘晶莹透亮,石瀑雅致秀丽,景观奇特迷人。
天坑中的珍稀植物:天坑中上层乔木以香木莲为主,天坑底部香木莲一般未成年大树,树围两米左右,树高30米者不在少数。天坑的植物群落中,乔木有短叶黄衫、福建柏、细叶云南松、鹅耳枥、苦丁茶、青冈、细叶青冈、酸枣等树种,灌木和草本植物有九里香、鼠刺、寒兰等。此外,填坑中的棕竹,由于生长年代久远(百年以上),基部节理分外明显,节间显黄绿色光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