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真实和神秘。无论是今天、昨天、还是未来;无论是东方、西方、还是世界中央。虽然史书在记载,学者在讲述,科学在探索,却都可能包含着一个又一个惊奇的人,事,物。
2013年11月12日星期二
加拿大橡树岛中的地下宝藏
在加拿大的北部,离西海岸只有两百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叫做奥克的小岛,也叫做[橡树岛]。它真的是非常小,最长的地方不过一千两百米,最宽处也只有八百米。就是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却因为传说埋藏了海盗的巨额宝藏而闻名于是,小岛被挖得千疮百孔。
1795年,三位年轻的猎人来到岛上,发现一颗奇怪的大橡树,离地三米高的一根粗树枝被锯掉了,残枝上被划出几道深深的刀痕。一根树枝上挂着一组古老的滑轮,一拿下来就碎裂了。滑轮正对的地面,仿佛被人挖掘后重新填埋的样子。他们立即联想到传说中的海盗宝藏,便找来工具开始挖掘。他们一共挖掘了十米,只是在每个三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层厚厚的橡木板,一无所获。随着挖掘越来越困难,三个人决定放弃了。但是橡树岛上可能有海盗宝藏的消息,却由此不胫而走。
1893年,当年的三个年轻猎人之一,邀请了当时年仅三十岁的富翁米昂.林兹参加寻宝。他们在十六米的地方挖到一块六十厘米宽的砂岩,背后刻着一行字母和一些稀奇古怪的图案,谁也不认识。挖到三十米深时,终于探到了坚硬的东西,大家都坚信那就是宝藏箱。第二天,当他们兴高采烈来继续挖掘。发现坑洞里竟然灌注了二十米深的海水。无论工人怎样卖力,还是无济于事,坑洞里的水一点不见减少。
由于冬天来临,他们不得不暂停工作。第二年春天,根据工程师的建议,他们在旁边挖了一个三十六米的深坑,然后横向挖掘隧道通向原来的坑洞。但海水再次灌了进来,两年的辛苦全部白费。曾经腰缠万贯的富翁血本无归,寻宝行动以失败告终。
后来的几次寻宝,参与者都是一样的结局。人们绝望而清醒地发现,坑洞最终都和大海连接,谁能把大西洋抽干呢?唯一的办法,好像就是在海岸筑起提坝,但是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
1863年,[奥克岛联盟]寻宝公司诞生,向新闻界宣布,能在资金到位后的十四天内挖出财宝。他们聘请语言专家对石板上的神秘文字进行破解,据说写着:十英尺深的地方埋藏着两百万镑的宝藏。虽然其中的疑点很多,但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寻宝公司还是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资金,开始正式寻宝。
一个又一个的[十四天]过去了,历经几年的努力,中途也修建了水坝,但是很快就被海水吞噬。]奥克岛联盟]的唯一收获,就是把坑洞的深度延伸到了四十六米,可宝藏还是杳无踪影。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在1867年放弃了。
1893年,一个叫[奥克岛寻宝公司]的团体有开工了。他们在岛上挖了很多试验坑,在四十多米的深处碰到铁、水泥和桦木,下面是一块羊皮纸碎片,发现是用装着印度黑墨水的羽管写的,并且有部分可以辨认。于是有人断定,这些羊皮纸可能是十七世纪,经常在此出没的海盗船长基德的宝藏记录。然而,直到1900年,挖掘工作还是一无所获。债主们等不下去了,拍卖了公司的所有资产,这次寻宝也是宣告失败。
一批接一批的人来到橡树岛,希望实现财富的梦想,就连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在从政前也参与其中,但无一不是惨淡收场。到1988年的时候,一个加拿大和美国的投资者组建的公司计划投资一千万美元来寻宝,立即有专家预测:[这次发掘,或许会像1922年发掘出埃及皇帝的陵墓那样巨大的收获,或许也只留下一个耗资一千万美元的大坑。]至今为止,人们只看到了大坑,而没有看到收获。
也许,就像有人断言的那样,这里根本没有宝藏。在这样大规模的发掘中都还没有现身的宝藏,一定隐藏在一个巨大的工程下面,海盗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从1795年发现的滑车和绳子判断,藏宝洞建造时期应该晚于1780年。于是有人推测,这个所谓的藏宝洞应该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英军修建的,因为当时只有他们才具备这样的工程能力。但是却没有任何记载显示,当时军队不见了一大笔金钱。如果不是为了埋藏财宝,为什么要耗费精力建如此的藏宝洞呢?这一切的谜题,至今仍然没有答案。
不过,最大的可能还是,这里原本就没有宝藏!一切都是假象。
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
让人体漂浮升空的瑜伽术
美国物理学家卡莱曼思教授和印度著名的生物学家米巴尔教授、人体形功能学者雷曼尔博士,以及美国《科学与生活》杂志的记者史密斯等,一起去看个究竟。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请第二天太阳升起前,到他独自居住的茅舍前观看表演。
第二天一早,卡莱曼思教授等来到茅舍门前,架起了录影机和各种探测仪器。米切尔老人盘腿坐在门前的一张薄毯上,闭目冥想。大约在二~三分钟后,他的身体竟然开始慢慢上升,直到大约十米高。他伸出双臂,开始旋转飞翔。老人在空中飘浮了三十分钟左右,身体开始摇动,然后慢慢降落下来。仪器纪录了他在空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角度。科学家发现:当老人开始升空的时候,探测仪器测出从他身上喷发出一股气流,正是这股气流把他平稳地托了起来。
要将老人将近八十公斤的身体托到空中,需要相当大的能量,老人是怎么产生如此强大能量的气流呢?米切尔老人自己说,是要经过长期艰难训练,才能掌握技巧。用高度集中的精神来激发体内的[魔力],就能实现身体飘飞。
这样的解释难以令科学家满意,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古印度早就有这样的记载了。印度的古《佛经》上记载:两千年前,佛教的高僧能毫不费力地飞上天空,他们把在空中所看到的景色,绘成图画。印度考古学家们曾发现过这样的石雕,绘制的是印度两千年前,恒河流域的曼达尔平原鸟瞰图。由于认为当时的人不可能从高空俯瞰大地,科学家们一直把这些当做神话和巧合。
人体飘飞的事件引起了轰动,却又有更早的目击纪录。1910年,英国著名的探险家彼得.亚巴尔在缅甸北部的丛林里考察,在偏远山区的一座寺院里认识了一位老僧。这位老僧每天早晨在寺院门前盘坐,十多分钟后,他的身体就慢慢升空,飘飞一圈后,又慢慢落下。亚巴尔照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老僧在空中漂浮的镜头,发表在英国《卫报》上。很多人认为亚巴尔是出现幻觉,或者中了巫师的障眼法。亚巴尔坚决认为自己当时头脑清醒。而且他是偷看到老僧的行为,所以根本不可能是什么障眼法。
1912年,法国的探险家欧文.罗亚尼在尼泊尔和中国西藏交界的喜马拉雅山一带考察,请了一位西藏喇嘛做响导。他惊奇地发现,这位响导走路的时候,脚不沾地,好像漂浮着前进。喜马拉雅山一带终年积雪,罗亚尼每走一步,脚都陷在雪地里,而这位藏人喇嘛走在前面几乎没有脚印,还不时拉着他前进。又是一阵风吹来,这位喇嘛的身体就被三吹得随风前进。当他们经过康尔尼峡谷时,发现这道峡谷有两百多米深,一百多米宽。如果下到沟底在爬上对面,大概需要大半天时间,而且非常危险。因为根本没有现成的道路,上下陡峭的山崖,都可以摔得粉身碎骨。罗尼亚正在发愁,喇嘛把罗尼亚背在身上,请他不要害怕,闭上眼睛。罗尼亚突然感到身体向上飘起,他睁开眼睛一看,惊呆了。原来,喇嘛背着她在空中飞行。几分钟后,他们就飞过了峡谷。欧文.罗尼亚回国后,把自己的奇遇和这位喇嘛随风漂浮的照片登在《巴黎时报》上。但是,众多读者认为他不过是在写《天方夜谭》一样的神话故事罢了。
现代物理学认为世间有四种力:重力、电池力以及两种核力。这些力都不足以从人体自身产生并推动人体升空,那么是否存在第五种力呢?如果真的存在,那将彻底推翻我们现有的很多物理原理。人体飘飞的秘密,看来还要很长时间才能被揭开。
亚马逊丛林的黄金城和黄金湖
在南美洲,曾经有一个叫做印加的文明古国,非常富庶。印加人崇拜太阳神,所有的神殿神像都用黄金装饰。印加古国一直与世隔绝,直到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大量的西班牙人涌向南美洲寻找财富,才打破了如常的平静。
1531年1月,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带领一支180人的探险队,从巴拿马出发,到达秘鲁。他们突然袭击了印加帝国,俘虏了皇帝阿塔雅尔帕,向他勒索黄金。印加王说:[我愿意用黄金堆满囚禁自己的房间,直至我手举起的高度,来换取自由。]但贪婪残暴的皮萨罗得到黄金以后,仍然把他绞死了。1533年,皮萨罗攻入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将黄金和财宝洗劫一空,印加帝国从此灭亡。
皮萨罗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了解到印加帝国的黄金都是来自一个被帕蒂酋长统治的马诺阿国,那里被称为[黄金国],决定带队深入亚马逊丛林寻找。因为遇到毒虫猛兽、深沟大河、密林荆棘,侵略者最终不得不放弃。但是,皮萨罗的收获已经十分惹人眼红,激起更多西班牙冒险家们的贪欲。他们急切地奔赴南美丛林,想要从这里掠夺更多的黄金。随着愿望一个个实现,他们的对黄金发源的渴望更迫切,亡命地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城]。
1535年,西班牙人塞瓦斯蒂安.德.贝拉卡萨从一个印第安人口中得知,在远方有一个国王,用金粉洒遍全身后,在圣湖里洗浴。这个国王叫做[多拉都],意思是[黄金人]。后来,这个名字又被讹传成[爱多都],就成了传说中黄金国的名字。
1536年,一个叫做贡萨洛.西门内撒.德.奎萨达的西班牙人,率领一支探险队从哥伦布亚往南美内陆去寻找黄金国。他们在印第安人齐布查族的索加莫索村内,发现一座太阳神殿,里面存放着齐布查族酋长的木乃伊,身上装饰着大量黄金饰物。齐布查人告诉奎萨达,他们的黄金是用食盐向另一个印第安国度交换来的,那里有个叫做瓜地维塔的湖,在湖上每年举行一次黄金人庆典。庆典时,国王全身洒满金粉,戴上黄金饰品,跃入湖中,把身上的金粉一洗而净,祭师和贵族们向湖中投入贵重的金饰和宝石,作为献给太阳神的礼物。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荷兰人和德国人风闻黄金城的消息,更加卖力的展开了寻找。虽然很多人无功而返,甚至命丧他乡,但还是有人满载而归。一个叫凯萨达的西班牙人带着大约700名探险队员,在付出550条性命的代价以后,终于在康迪那玛加平原发现了黄金城和传说中的黄金湖,找到了价值300万美元的黄金、宝石,这些仅是黄金城难以估价的财宝中的微小部分。
1545年,一支西班牙人寻宝队,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就从交浅的湖底捞起几百件黄金用品。1911年,一家英国公司竟然把湖抽干,准备来个彻底搜索,但是太阳很快地把湖底厚厚的淤泥晒成干硬的泥板。当英国人把钻探设备运来时,湖里已经重新充满了湖水,这次代价高昂的打捞一无所获。
1974年,哥伦比亚政府出动军队开始保护黄金湖。从此,神秘的黄金湖变成一个无法揭开的谜底了。
2013年10月13日星期日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小人国]和缩头术
2013年10月4日星期五
上帝的踏脚蹬——金约柜
约西元前1445年,上帝命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并在西奈山顶授予他一套法典和教规,作为以色列人的行为准则。并亲手在玛瑙板上书写[十诫],摩西得到圣论和[西奈法典]后,就让两个能工巧匠遵上帝的旨意用黄金特制了专方上帝圣论的[金约柜]。这些神与以色列人民立约的记号,是神与人约会的地方,也是有力的护身符。带着它征战,就如同手持上帝的武器。
金约柜隐藏着上帝与人类的终极圣物,是人类历史上最神秘的圣器之一。无疑是犹太考古界最神圣的文物,是全世界基督徒心中最神圣的圣物。可三千年前的一天,约柜从所罗门圣殿里神秘消失了。金约柜去哪了?如今存放在哪?失落的约柜从此成为圣经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
有人说,约柜在圣城沦陷时,连同圣殿一同被毁。一些学者认为如果约柜还存在,最可能在圣殿原址的地下密室。可如今,圣殿遗址已建了圣石清真寺,是先知穆罕默德升天的地方。在这片两教和一的圣地挖掘约柜,几乎是不可能的奇谈。
但上述观点,立即遭到了事实的否定。据记载,西元前一世纪,约律王在翻修圣殿时,曾大动土木,一直挖到岩床,并未发现约柜的踪迹圣殿从问世至今,已重建和扩建了十八次多。所以,约柜不可能在旧圣殿遗址下保存至今。
有关金约柜的下落,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似乎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仅流传到耶路撒冷之外的传说,就不计其数。1936年,一则新闻透露,法国一保险公司接到中东一神秘组织投保,声称担心藏在那的约柜在战争中意外受损,特意投保。事实无法考证。但是一资讯却把人们引向了一个流传甚久的民间传说据说,西元前586年,巴比伦沦陷时,所罗门的儿子冒着生命危险将约柜安全转移到了埃塞俄比亚。如今,衣索比亚的法拉沙人还声称,自己是当年护送金约柜到达衣索比亚的犹太人后裔。那里的基督徒都相信约柜就保存在阿旭目的圣玛丽亚教堂。可传说中保存约柜的圣地,由神父守候,从不许外来人进入。因此,谁也没有看见过约柜,根本无法证实约柜的存在。
相传二战期间,德军认为约柜是可以匹敌千军万马的神兵利器,因此到处探求找寻,期望能借神力左右战局,但约柜的下落依然不明。
据《圣经》记载,约柜无论选料、建造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除祭司外任何人不得擅自靠近,有人因擅自触摸约柜被击死。约柜神秘莫测,有外人从至圣所的账门远望,发现约柜的上方经常有云雾积聚。
科学家推断,约柜内可能放置一种简单的生物电池,类似埃及陵墓的那种。电的积聚使水汽积聚,并使触摸的人触电。1999年,英《每周邮报》报道了一个叫安德鲁(Andrew)的人,按《圣经》描述复制了约柜,他说:[约柜是绝好的设计,约柜上有个能储存电能的巨大电容器,即原始的蓄电池。]
约柜上真有古老而功率强大的电力装置吗?那么设计制造的知识又从哪里来呢?是神的灵感吗?
有人说上帝隐藏了约柜,在《圣经.启示录》里,我们能读到未来的时光:[当时,神天上的殿开了,在他殿中出现他的约柜......]基督徒深信,一切都在上帝的手中。终有一天,约柜会在和平的世界里显现。
天狼星庇护的多贡族
一般认为,这里的多贡人是七百多年前涌入西非的上万穆斯林中被遗忘的一个分支,现在还保留了一些穆斯林传统,信仰他们自己的一种特殊的原始宗教。每隔六十年,在天狼星出现于两座山峰之间时,他们就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宗教仪式,称作[锡圭](sigui)。仪式进行之前,每个青年男子都要度过三个月与世隔绝的生活。在此期间,他们彼此用一种神秘的语言进行交谈。
二十世纪20年代,法国人类学家格里奥和狄德伦到西非调查原始社会宗教,他们在多贡人中居住了十年时间。长时期和当地人生活在一起,逐渐取得了许多多贡人的信仰。非常幸运的是,还和多贡人的最高祭司交上了朋友。多贡人没有文字,它们的历史和知识都是通过口耳相传延续下来的,祭司就是掌握这一切知识的人。他们从最高祭司那里了解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资讯:在多贡人流传了四百年的宗教故事里,显示出有关一颗遥远星星的丰富知识。那颗星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即使用望眼镜也难以看到,那就是天狼伴星。
多贡人把天狼伴星叫做[朴托鲁]。在多贡语言里面,[朴]指的是细小的种子,[托鲁]指星。他们说这是一颗[最重要的星],而且是白色的。现代科学证实,他们正确地说明了这颗星的三种基本特性:小、重、白。实际上,天狼伴星确实是一颗白矮星。
为什么这个发现让人惊奇呢?要知道,欧洲的天文学家在1844年才猜测到天狼伴星的存在。而到了1928年,人们借助高倍数望远镜等多种现代天文学仪器,才认识到它是一颗体积很小而密度极大的白矮星。直到1970年,我们才拍下了这颗星的第一幅照片。
也就是说,掌握了先进仪器和科学知识的现代人,认识天狼伴星也不过一百五十年。而遥远的,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非洲山洞里的多贡人,依靠什么获得与它相关的资料呢?
多贡人对天狼星系的了解远不止这些,他们可以用拐杖在沙地上准确地画出天狼伴星围绕天狼星运行的轨迹,与天文学的准确绘画图非常吻合。多贡人认为,天狼伴星运行轨道周期大约是五十年,而我们的现代天文学测量的结果是50.0410.9年,多贡人相信,[朴托鲁]本身绕自转轴在自转,而现代天文学证明了这是事实。
在多贡人的叙述中,天狼星系中还有第三颗星,叫做[恩美雅],而且有一颗卫星环绕[恩美雅]运行。不过到现在为止,天文学家还没有发现[恩美雅]。但没有发现,并不等于不存在,因为这个说法来自仿佛天生就和天狼星有着密切关系的多贡人之口,很多科学家都沿着这条线索在寻找[恩美雅]。
进过进一步了解,人们发现多贡人的天文知识非常丰富。他们早就知道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土星上有光环,木星有四个主要卫星等和现代天文学一致的观点。但是他们也有一些新奇的说法,比如认为天狼伴星是神所创造的第一颗星,是整个宇宙的轴心。多贡人一共有四种历法,分别以太阳、月亮、天狼星和金星为依据。
那么,多贡人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从周边找不到任何资料,只好回到多贡人的传说中查找线索,结果却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在多贡人的传说中,古代的时候,天狼星系上的智慧生物乘坐飞行器,从东北方向来到地球,这些外来者称为[诺姆]。他们到来的时候,发出巨大的声响并掀起狂风,降落后在地面上画出深痕。[诺姆]的外貌即像鱼有像人,是一种两栖生物,必须在水里生活。多贡人的图画和舞蹈中,都保留着有关[诺姆]的痕迹。多贡人说,他们的天文知识就是[诺姆]传授的。
这样的说法很难令现代人相信,但是如果不是这样,又怎么解释多贡人丰富天文知识的来历呢?
2013年6月18日星期二
尼斯湖水怪
这张照片很快就引起了轰动,大家纷纷认为蛇颈龙可能仍然生存着。1960年4月23日,英国航空工程师丁斯德在尼斯湖拍了五十多英尺的影片,影片中明显有个黑色长颈的巨形生物在尼斯湖中游动。就连一些原来对此持否定意见的科学家,也因此改变了看法。英国皇家空军联合空中侦探情报中心分析了影片,认为[那东西大概是生物]。
20世纪70年代后,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始大规模搜索水怪。1972年8月,美国波士顿的研究者用水下摄影机和声纳仪等,在尼斯湖中拍下一个两米左右长的菱形鳍状肢,附在一个巨大的生物体上,同时,声纳仪也捕捉到有巨大物体在湖中移动。
1975年6月,第二次考察中,得到两幅更加令人感兴趣的照片。其中一幅可以看见一个长着长脖子的巨大身躯,以及两个粗短的鳍状肢。根据周围的参照物,推算出这个生物有六.五米长,其中头部额头长度大约二.七米,样子像极了蛇颈龙。另外一副则拍到了水怪的头部,放大后可以看到头上的短触角和张大的嘴。考察者得出结论,尼斯湖中确实存在一种大型的未知水生动物。
世界被轰动,人们感到尼斯湖水怪已经触手可及了,甚至想象着不久就能捕捉一只。英、美联合组织了大型考察队,派出24艘考察船排成一排,在湖上展开地毯式搜索。但后来的情形并不乐观,除了又率下一些声纳资料之外,一无所获。但是这并没有打击人们的热情,探测显示,尼斯湖有大量鱼类,水底情况复杂,给水怪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藏身空间。这里还和大海相通,大家伙很容易躲避考察,藏到海里去了。
2007年5月31日,英国约克郡一名55岁的实验室技师拍下一段尼斯湖水怪的视频,是迄今为止最清晰的视频资料。上面显示水怪至少有45英尺长,它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6英里。
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尼斯湖确实存在未知的大型水生生物,只要没有捕捉到活体罢了。但正因为这个致命的缺陷,对尼斯湖水怪的质疑,一直存在极大的争议。
英国广播公司(BBC)资助了一个研究小组,使用了先进的六百束独立的声纳波束和卫星导航技术,对尼斯湖像梳子一样筛查了一遍,却一无所获。他们果断宣称,尼斯湖水怪并不存在。而意大利地质学家皮卡尔迪在伦敦及美国地质学会合办的会议上明确发言。认为尼斯湖水怪根本就不存在,人们看见的物体是漂木,周围的巨浪不过是地震的产物。
也有人认为那不过是几条百岁老鳗鱼,它们纠结在一起的部分被看成了怪物的身体,而露出水面的部分被当做了怪物的头。
一位退休的电子工程师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宣称他的研究结果:尼斯湖水怪不过是千万年前生长在湖边的巨大松树枝,它们沈入海底以后,受到湖水的压力,逐渐排出枝干里面的松脂,形成空气室,浮力增加,就漂浮到水面,随波逐浪,一起一伏。由于松树枝干弯曲,形状多样,看起来就像是怪兽。而松枝在水面过一段时间,空气室里面灌注了湖水,浮力下降,就又沈下去了。这种理论曾经一度是驳斥尼斯湖水怪的最佳解释,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实物证据,也无法解释水下照相机捕捉到的一些镜头,也没有被更多人相信。
尼斯湖到底有没有水怪,至今还是一个谜。http://www.youtube.com/watch?v=VTtrRZywh4Q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穆斯林[禁区]佩特拉
在约旦安曼南边两百五十公里的地方,穿过一条非常隐蔽的、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的狭窄峡谷,就到达了神秘的城市佩特拉。佩特拉的名字来源于希腊文[岩石](petrus)。人们认为,这里是《旧约全书》中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
因为当地岩石的颜色,佩特拉也被叫做[玫瑰城市]。事实上,这里的颜色异常丰富,不仅有红色,还有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
这里最早是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纳巴泰人和贝督因人都是古老的阿拉伯游牧民族,西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迁移来到佩特拉城,全盛期有三万多居民。王国从大马士革一直到红海,曾修建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在古代世界堪称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然而,在以后的五个多世纪,佩特拉几乎被人们遗忘,只要有贝督因人知道它的存在。
西元1世纪,罗马帝国占领了这里,改名[阿拉伯佩特拉],是罗马最富庶的一个省。西元4世纪,这里沦为拜占庭(或者叫做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西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重新占据统治地位,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佩特拉又成为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直到12世纪后再次被遗弃。17世纪,这里属于地跨亚、非、欧的奥斯曼帝国。这是一个穆斯林军事封建帝国,几个世纪以来与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各国一直处于交战状态。奥斯曼土耳其的臣民对欧洲人有很强的戒心,任何独自来到佩特拉的基督徒都会被驱逐出境甚至杀害,因此,这里被称为[伊斯兰的禁区]。
1806年,一位德国学者就是因为基督教身份被揭穿,而惨遭杀害,六年以后,一名瑞士探险家化装成阿拉伯商人,奇迹般地通过西克峡谷,进入了佩特拉,这个隐藏在深山峡谷中的名城才再一次被人们认识。直到20世纪,这里的禁区才被打开。人们有幸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就可以对它进行游览和研究。
第一批现代考古队研究了佩特拉的石雕、墓地和庙宇,从这里的建筑融合了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希腊以及罗马的建筑风格来看,足以证明这里曾经非常繁荣,是一个多国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
佩特拉为什么几度兴废,又最终被遗弃呢?人们一直没有找到答案,佩特拉这个中东最大的宝藏,就像一本露出了扉页的图画,等待着人们的深入探索。
一夜闻名的泰国班清
班清,是泰国东北部呵叻高原上的一个小镇,人口不足五千人,世代以耕种水稻为主。二十世纪的一次偶然发现,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在一夜之间声明大躁。
1962年,有人在班清镇的小路上发现一个画有图案的陶器碎片,众人推断这应该是史前的产物。但因为班清太小了,在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966年,美国驻泰国大使的儿子在班清捡到一个大而美丽的陶罐,送给泰国的婵荷公主。陶罐子的色彩艳丽且赏心悦目,除了艺术线条的勾勒,竟然还有精确的几何图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婵荷公主亲自去了一趟班清,带回了大量的陶器,还有不少的青铜制品。
由于泰国佛教盛行,很难大规模开挖墓葬,婵荷公主将陶器全部拍成照片,编印成册向国外发行。这些从未在亚洲的其他地方出土的陶器,立即引起全球考古界的轰动。至少有十几个国家的考古学家蜂拥来到班清,希望能找出这些陶器的渊源。
1968年,美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伊丽莎白.莱昂斯把一些陶器碎片送到费城大学的考古研究中心测定,发现其制造年代应该在西元钱四千年左右,这几乎和古巴比伦两河文明的年代差不多!人们对这样的结果难以相信,因为史学界一致认为,泰国可考的历史最多只有一千五百年左右。
1974年,在联合国的资助下,开始对班清小镇的古墓葬进行挖掘。当挖到五米深时,出现了六层界线分明的墓葬。也就是说,几千年前的先民,曾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遗址上,才形成了这样重叠的遗址。最深的一层遗迹是西元前四千年的,最浅的一层也至少距今两千两百年,大大地超过了泰国的可考历史。发掘持续到1986年结束,一共出土各种文物十八吨,其中有大量的青铜器和金银装饰品。
班清的成千上万个古墓葬被发掘,里面的宝藏无穷无尽,完全超过了埃及的国王谷。这里的文明的地域范围远远超过玛雅文明,不亚于印度河文明。让人惊讶的是,陶器上的花纹不同于亚洲任何一个地方,却和古希腊的陶器花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后者的时间明显晚于班清。
班清的青铜器也十分独特,从成分比例到制作工艺,都显示出高超的冶炼技术在1975年的发掘中,美国考古学家切斯特.格尔曼发现一件青铜的带插孔的矛头,矛头的尖被特意折弯,竟然是经过浇铸、冷却后捶打和退火等复杂工艺制成的。同时,这里发现的很多青铜都含有很大成分的锡。人们不禁要问,是否正好可以解释中东地区的青铜冶炼,在三千年前突然从铜和砷的混合变成铜和锡的配合呢?这项重大的发现,极有可能改写世界的青铜发展史。
人们期待着在班清有更多的发现,来揭开一个个缤纷五彩的历史谜团。
秘鲁纳斯卡巨画
在秘鲁伊卡省的东南部,有一个叫做纳斯卡的小镇,本来名不见经传。随着20世纪中期陆续出土一些古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而让这座小镇远近闻名的,并不是墓葬绚丽的陪葬品,而是因为人们在乘飞机前往的路途中,在小镇旁边的荒漠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线条。这些线条有的呈现几何形状,有的构成蜘蛛、猴子、蜂鸟等动物,或者抽象的图案。图案十分巨大,最大的一个竟然占地5平方公里。
图案极其庞大,在陆地上根本看不见全貌,只能看到一根根奇怪的线条。当太阳初升的时候,在纳斯卡山巅,才可以看见一幅幅美丽奇异的图案。而当太阳升高之后,这些巨画就从眼前消失了。这是巨画的制作者巧妙的运用了光影关系造成的,不能不叫人惊叹。所以纳斯卡巨画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究竟是什么人制作了这些巨画?什么时候制作的?巨画有什么用处呢?
现在科学家已经确信,这些巨画的作者就是当地的纳斯卡人,他们是印加人的后代,在西元一世纪左右创作了这些不朽的杰作。那么,这些巨画是干什么的呢?如此精巧的巨画是怎样制作的呢?
有人认为,知作者是建立某种高塔类来指挥作画。这个方法当然可行的,但问题是,当地没有建造高大建筑的材料---没有大树、没有木材、没有采集足够石料的采石场,似乎一切都很缺乏。
又有人觉得,或许当年的制作者像现代人一样,使用了飞行器呢?印加人至今还流传着会飞的物体的传说,许多纳斯卡陶器和纤物的残片上有飞行的图案,包括气球、风筝和鸟一样的飞人。
美国佛罗里达航空公司的总裁,国际探险协会的会员伍德满(woodman)决心做一个实验。他采用当地可以找到的材料,使用原始的工具,按照古代的图样制作了一个类似热气球的东西,在里面放上一个炉灶来加热足够的空气。这个东西真的飞了起来,但是只坚持了三分钟,因为没有足够的燃料降落下来。三分钟的时间对于制作巨画来说,实在太短暂了。
德国女数学家玛利亚.赖歇,毕生都在研究巨画的制作方式。她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相信古代纳斯卡人一定是掌握了相当的几何知识,才能把一条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线条画得笔直。她认为,知作者是在需要划线的地方打上木桩,只要保证所有的木桩在目测下都在一条直线,然后再木桩之间拉上绳索,沿着绳索画出线条就可以了。但是她对于弧线的制作方式,还是必能肯定。直道她临终前,才找到自己的认为最满意的答案---那些弧线是通过把线的一头固定住,另一端像用圆规画图一样在地上旋转而成的。虽然赖歇的推测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是很多人相信这已经很接近真相了。
关于纳斯卡巨画的作用,有人说是藏宝图,有人说是体育场,有人说是和天文历法有关,有人认为和外星人来访有关,现在普遍比较认同的观点,认为这些线条是古代纳斯卡人用来标明用水范围的标记。
美国麻省大学研究员戴维.约翰逊(David Johnson)最先提出这个理论,他认为,纳斯卡处于乾旱少雨的荒漠地区,在这里的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水源只可能依靠安第斯山的冰雪融水。现在已经探查证明古纳斯卡人为此建造了一百五十公里的灌溉沟渠,大部分深埋地下,位置恰高在巨画下面。所以人们推测,地上的图案就可能是标明这些水源的位置和所有者。不同的图案,表示以这个图案为图腾的不同部落。
这些解释看起来合情合理,但是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纳斯卡巨画至今还是一个谜。
2013年5月31日星期五
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
在距离英国伦敦130公里的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上,耸立着一些由巨石构成的建筑群,称为「巨石阵」。这些整块的蓝砂每块约重50吨,巨石阵的主体是由几十块巨石柱排成的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周边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
巨石阵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什么人修建的?他们是怎样修建的?巨石阵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些问题成了人们探寻的目标。
巨石阵的修建时间现在已经比较清楚,准确建造年代距今已有4300年,也就是说始建于西元前2300年左右。专家推算,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建造「巨石阵」需要至少三千万小时的人工,相当于一万人工作整整一年。
2003年,在巨石阵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古墓,出土的陪葬品有金、银、铜等装饰品,数量比同年代墓葬多达十倍。经专家考证,墓主人就是当时地位显赫的阿彻,他正好生活在大约西元前2300年。所以有理由认为,阿彻和当时生活在这里的维塞克斯的原始部落,都有可能是巨石阵的建造者。
巨石阵的主要材料是重达5~50吨的蓝砂岩,但索尔兹伯里平原上根本没有这种石料,巨大的石块从哪里来呢?
在几百公里外的南威尔士普利塞力山脉中,人们发现了这种材料的采石场,同时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采石工具。搬运深重的巨石十分艰难,专家推测,首先是从普利塞力山经陆路到达靠近海岸的米尔福得港,然后用船进过300多公里的水路到达索尔兹伯里平原。剩下的40公里陆路,可以通过滚木、橇捧和绳索来完成。
因为三样工具难度较大的是绳索,专家又展开了研究提出,建造者是用一种叫「断树」的树皮在水里面浸泡后得到坚韧的纤维,在通过绞结制造出绳子的。接下来的建造难点,就是怎样把如此重的石柱竖起来和放在两根石柱顶上,做成门楣的样式。专家推测,在没有起重设备的当年,建造者采用了「土屯法」。就是在要树上立石柱的地方,用很多的土堆出一座有斜坡小山,高度就是这个石头要到的高度,然后从斜坡上用撬棒、滚木把石头拉上去,就位之后把土挖掉。
这些推测都是基于当时可以达到的生产水平做出的,所以比较可信。通过这样的方法确实可以建造出巨石阵,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物力,建造者为什么要这样兴师动众呢?巨石阵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1997年,英国科学家在巨石阵中放入先进的录音器材进行实验,发现组成巨石阵的巨大扁平石块能非常精确地放射巨石阵内部的回声,并将其集中于巨石阵的中心,形成共鸣效应。于是有一个观点占了上风,巨石阵很可能是古代祭祀的场所。早在十七世纪,英国古董学家奥波雷就认为,巨石阵是罗马统治时期德鲁伊教的祭祀场所。由于德鲁伊教的形式和教义非常神秘,所以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牛津大学的霍金斯(Hawkins)教授认为,通过巨石阵结构的关系,可以精确了解到太阳和月亮的十二个方位,并观测和推算日月星辰在不同季节的起落。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所以,有人提出新的看法,认为巨石阵应该是古天文台。
也有人相信,巨石阵曾经是一座皇族墓地,因为有六百年左右的时间,有一百五十人到两百四十人在「巨石阵」下葬。埋葬人数表明,这些人应该属于同一个显赫家族。谢菲尔德大学古代人口统计学专家标示,早其再哪里下葬的人很少,但此后几个世纪,随着家族后代人数增加,下葬人数也相应增加。所以,「巨石阵」埋葬的应该是同一家族的成员。
还有人认为,巨石阵中的大石头,都是古代冰川运送到这一带的。正是当地人对这些巨石阵的来历感到神秘,才把它们收集起来,树立在哪里,属于一种原始崇拜。
迄今为止,虽然科技已经可以把人类送上月球再回来,但是关于巨石阵的很多谜团,仍然没有解开。
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
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是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也是其中最为神秘的一个。直到今天,人们都还不知道它的真实模样。罗德岛位于爱琴海东端,曾经是东部地中海地区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中心。西元前四世纪末,埃及和马其顿两个强国争夺罗德岛。看到当地居民倾向于埃及,马其顿就派来了四万强大的军队。尽管敌人多于岛上所有的居民,侵略者还是被英勇的罗德岛人击败。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罗德岛人把收缴的兵器集中起来,得到近十三吨的青铜武器,全部投入烈焰熔化。经过十二年的打造,铸就了一尊太阳神巨像,作为守护神像放在港口。雕像屹立了五十多年,在西无前224年的一次大地震中倒塌。据说,神像从基座上被高高抛起,双腿齐膝折断,上半身倒在地上,残骸在当地放了近千年。七世纪中期,阿拉伯人侵入罗德岛,将所有铜像碎片拍卖给一名商人。商人动用了九百头骆驼,才把那些碎片运到叙利亚,重新融化成了铜。巨大的神像从此消失。它究竟什么样子呢?
在31世纪的一幅画上,神像是一个裸体男子。他左手持矛,右手我剑,矗立在高高的圆柱上,四周是翻滚的海浪。14世纪的旅行家马尔通尼曾拜访过罗德岛,他记忆中的太阳神像的双脚踏在防波堤上,两脚相距有1000步。而比利时人科尔森(Co1son)左1480年编写的《罗德斯史》一书中,则描述太阳神叉开双脚横跨港口,船只都从他的两腿中间通过。进入172年后,荷兰人马丁描述的神像又起了变化,太阳神开始手举火炬,似乎在发挥灯塔的作用。但近代学者对这些描述都提出了异议,认为30多米高的立像两足间的间隔不可能超过极限十米,而实际跨越港口入口的宽度至少要两百多米。
如果连站立的姿势都不可能,神像的疑点简直就是致命的。
于是有人提出,神像的体积应该更大,能够符合跨越站立的力学原理。根据记载中提出的,神像用了「青铜达五百他连特(越12.5吨),铁三百他连特(越7.5吨)」来理解,决不可能全部用青铜浇铸成实心而成。否则的话,巨像至少应该有一百吨重。按照这个推断,巨像的躯体表面是用捶打出来的青铜薄扳包裹,里面用石块,木棒、铁棒等支撑,这样才能节省金属材料,大大减轻神像的重量。
为了保持吨位惊人的巨像能够稳定,设计者采用了骨架支撑的方式,其中两根是27米长的铁柱,从脚通到头部。另外还有有一个根铁柱做辅助支撑,长达三米,从左胳膊通到直拖地面的披衣。这些关于修造方法的推想虽然合理,但缺乏充分的史料记载依据,一直没有得到权威确认。
现在唯一找到比较可信的资料,源于西元一世纪的罗马作家普林尼(Pliny)的游记—―巨像的高度是七十肘(大约有32米)。普林尼说:「神像的手指比人还高,倒在地上的大腿,可以当作住人的洞穴,几乎没有人能够用双手搂住它的大姆指。」由于普林尼的纪录有限,没有描述巨像的姿势和修建的方法,关于这些方面的问题,就成了一个永远的谜题。
不久以后,人们在巨像脚下的基石上发现了铭文纪录,表明巨像的高度是80肘(约合36米)。毫无疑问,这个纪录是最可靠的,也佐证了普林尼的描述。
高傲壮丽的神像,以它那不经意地倒塌,为后人留下了无穷尽的想像,这个可是当初的创建者没有预料到的。
2013年4月18日星期四
埋藏在地下的格尔里默谷地城市
土耳其的卡巴西亚是一个4000平方公里的火山熔岩形成的高原,这里的格尔里默谷地就像月球表面一样荒凉,散落着一些村庄和石堡。
1963年,在格尔里默谷地的德林库尤村,一个叫德米尔的农民挖掘自家院子时,意外发现了一个井样的洞口。农民小心地穿过八层过道,一个规模功能都很完整的地下城镇成现在眼前――纵横交错的通道两旁,密密麻麻排列着住宅、礼拜堂、作坊、水井、食物贮藏室,甚至是用作墓地的洞室等。52个通风管道通向地面,还有几条逃生地道等。学者们推算,这座地下城可供大约两万人安身。
是谁建造了这座地下城市?什么时候进行?他们为什么要到底下去居住呢?
经过调查,人们发现这样的地下城市不止一座。在整个卡巴杜西亚地带,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地道和房间,起码超过36座城镇类型的集中区城。虽然它们的规模有所差别,不是都有德林库尤村的地下城市那么大,却都有资格被称为城市。这些地下城市之间由通道相互连接,如果接卡伊马克撤和德林尤村之间的地道,就有10公里长。
人们在查阅古籍时得知,这些地下城市早在17世纪末就被人发现。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的一位密使,曾经向欧洲宣布自己看见了一座神秘的地下城市,里面有仙境一般的教堂、壁画和纹饰,但没有人相信他的[神话]。
在对德林库尤村的地下城市进行发掘以后,庞大的地下迷宫震撼了世界。地下建筑的上面有五层空间,最顶层的面积就有四平方公里。专家推测,危急的时候,这里可以容纳30万人!在挖掘到最底层的时候,发现了[闪人特人]的遗迹。人们议论纷纷,觉得这也许会对确认建造者的身分有一定帮助。
[闪米特]是一支古老的神权民族,大约在西元前一千~一千八百年生活在该地区,其都城哈图沙什离德林库尤大约有300公里。
闪米特人为什么要住到地下去呢?他们在躲避什么?
最大的可能,当然是为了躲避敌人,而可怕的敌人应该不是来自地面。要知道,如果敌人来自地面,众人躲到地下根本没有用。因为敌人可以轻松找到入口和通气孔,他们将变成甕中之鳌。那么,地下建筑是不是和现代防空洞一样,用来躲避空中敌人呢?闪米特人在他们的圣书《科布拉.纳克斯特》中提到:所罗门大帝曾经利用飞行器把这一带搞得鸡犬不宁。这个重要的资讯让人觉得谜面闪烁可见。
但是,所罗门王生活在西元前一千年左右,那时候真的会有飞行器吗?而且具备如此强大的攻击力,迫使一个民族集体转移到地下?因为一切都是在传说中寻找答案,没有确实的证据,人们也不敢妄下结论。
当黑夜来临,当浮云掠过,那些地下的城市开始苏醒,默默地想起真实的故事。
2013年3月15日星期五
庞贝城的灭顶之灾
远古的庞贝城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边上,距维苏威火山十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胜地。西元前七世纪时,这里是古罗马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工商业的繁荣和艺术水准均极为高超。
据记载,维苏威火山的突然爆发,以炽灼的岩浆关闭了庞贝生存的门。西元79年8月24曰,灭顶之灾向庞贝袭来。繁华瞬间凝固,历史的记载从此中断。庞贝像个被封存的老相册,沉睡地下千余年。
据地质学家考证,维苏威火山是座典型的活火山。但自有历史记载起至西元一世纪,它一直处于休眠状态。西元初年,著名地质学家斯特拉波(Stella wave)断定它是座死火山,当时庞贝人完全相信这一论断。于是,庞贝建在了火山爆发后变硬的熔岩上。
庞贝土地肥沃,富含数千年前火山喷发出的矿物质,神奇功效的火山石以及地热温泉,使庞贝的富足声名远播。但生命的活源也带来死亡,谁能料到这沈睡千万年的火山突然苏醒,狂吼着扑向庞贝。十八个小时名,一个闻名遐迩的城市成了「死城」。
随着岁月的流逝,庞贝城渐渐被人遗忘。人们知道罗马有个庞贝古城,然而它确切的位置在哪里,却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从1594年,从人们发现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起,到1861年,意大利国王下令大规模挖掘古城。持续两百年的考古发掘,终于让庞贝重见天日。那些出土的珍宝、绘画和雕塑,以及遇难者遗骸,都像从1900年前刚刚苏醒。
庞贝城何以保存如此完好?为何强大的火山爆发未能让它变成瓦砾、灰烬?当年两千多名罹难者死亡真相是什么呢?
有专家解释说,庞贝人死于二氧化碳造成的窒息。火山爆发产生的二氧化碳,有阻燃作用,使古城免遭焚烧。高压下二氧化碳变成固体干冰并气化,产生摄氏零下78.5度的低温,使岩浆难以喷发。降温引发暴雨,造成火山灰泥石流而覆没城镇。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所有有机物免遭氧化。奇妙的是,火山灰则细致地保存了人体乃至面部表情。
火山喷发时,空气被岩浆中大量硫、磷等有毒元素污染,成为「毒气」,从遗骸痛苦挣扎可怕的姿势判断,他们是被「毒气」熏死的。但近年最新考古发现,庞贝地层呈现出多层颜色不同的地带,其土壤成分是仅属于岩浆和火山灰中特有的粉尘物质。据说,这种有粉尘的空气有可能才是真凶!
灾难的真相是哪个?这座被灾难冻结的城市,已成为再现古罗马人社会生活面貌的「活化石」,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传说中一天建成的罗马城
俗说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2004年一美国媒体却爆出一个惊天之谜:罗马的确是一天建成的。
覆盖了28万平方米土地的罗马帝国—―宫殿、神庙、竞技场、罗马广场、雕像、喷泉、大剧院、罗马拱门、博物馆、镀金大教堂等等,不说庞大的面积,仅古罗马建筑那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的建筑技巧,已达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这一切的一切,要在24个小时内完成,绝对超乎想像。
作为无数神话故事的发祥地,罗马本身就是神话。这样的建造难道也是神话?
据「母狼育婴」的传说,罗马古城创建于西元前753年4月21日。但后来考古学家认定「母狼」建造于西元后7世纪,这个流传罗马2500年的历史传说竟是个「美丽的错误」。那到底是谁建造了罗马?
最新证据表明,罗马城于西元前625年8月13日,这一天之内开建并完工,并有合同为证。这是一份由建筑商朱利叶斯(Julius)与罗马最高的统治者凯撒(Caesar)本人亲自签署的一个卷轴式的文件合同。考古学家证实这份拉丁文合同是份有效合同!
有人翻译了部分合同内容,大意为:我们巴比伦建筑公司同意在西元前625年8月13日这天开土动工并完成罗马帝国的建造,如果我们不能在帝国制定的时间内完工,凯撒大帝可以砍下我们的脑袋去喂狮子。
考古学家们认为从合同证实来看,工匠们一定是在一天内完成了罗马城的修建。因为这个建筑队有800万名工匠,而他们没有发现任何被狮子吃掉脑袋的残渣化石。
这一合同出土,令当今的科学家、建筑家陷入了新的迷惑。若上述文件属实,他们确实无法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那个时代的人是怎么在24小时内完成罗马帝国的建造。
专家门根据罗马城的模型图,以现代最高水准的建筑队去假想推测――现代的工程队,在一天内恐怕连一垛清水墙都完成不了。而想这样最宏伟、最精致的建筑,要花上数百年才能完成整个罗马帝国的建筑。就算假设那时候他们使用了800万的埃及奴隶,但换做现在的技术,也是个很难完成的艰巨工程。
需耗时数百年的工程,能在几千年前几乎是原始工艺的条件下在一天内完成?太不可思议了!这真可算是世界历史上最强的建筑队!
其实,世界历史上奇特而神秘到令我们现代技术都困惑的建筑太多了: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希尔斯塔等。历史学家们感叹:这又是个和金字塔一样的千古之谜!难道人类退化了?那个时代的人所掌握的一些东西失传了?我们现代人的技术无法跟进了?
事实上,这份凯撒大帝的文件如同都灵的裹尸布一样,迷雾重重,令人生疑。现在科学家正在使用碳定年发估算这份卷轴的真正年龄,众人期待着结果。
谁来证实罗马的建造?有时,科学在历史的面前也很无奈!
2013年1月30日星期三
被毁灭的印度摩亨佐达罗城
位于印度河中央岛屿的摩亨佐达罗城,繁荣昌盛,是印度河流域最大的文明古城。大约3600多年前的一天,古城突然神话般消失了。
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发掘了古城遗址。但城内荒芜一片,满目凄凉,街头巷尾遍布骷髅。灾难是突然降临的,全城约五万居民,几乎同一时刻全部死于来历不明的横祸。这个离奇的集体灭绝,被列为世界上难解的三大自然之谜,称为「死丘事件」。
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急性传染疾病造成全城居民的死亡。但什么样的严重传染病,能使全城居民几乎在同一时刻全部死亡?经过仔细研究,这个因疾病传播而导致死亡的说法遭到了一致否决。学者们又从地质、生态学的角度进行解释,认为可能是因远古印度河床改道、河水泛滥、地震等引起的水灾,特大洪水摧毁了一切。洪水导致尸体漂亮远去,遗址里却尸骨遍地。但奇特的是,古城废墟里没发现遭受特大洪水袭击的任何证据。
英国学者推测,古城是受到了外星飞船的侵袭。然而外星人是否存在至今仍属未解之谜,这个观点很是勉强。又有人提出,因雅利安人的入侵,大屠杀导致「死丘事件」。虽然这种关掉找到了考古文献的佐证,但史科显示,入侵和毁城相隔几个世纪。因此,入侵数不能成为一个定论。
关于「死丘事件」,无论从史科还是有关传说中,除了古印度长篇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外,再无任何可参考的资料。古诗有这样的描写:一个令人目眩的天雷和无烟的大火,紧接著是惊天动地的爆炸,爆炸引起的高温使得水都沸腾了。
这是神话还是史实?
受古诗启示,科学家在对「死丘事件」的研究中,在城中寻找到了明显的爆炸痕迹。爆炸中学的建筑物全部夷为平地,且破坏程度由近及远,逐渐减弱。因此断定,古城是被一场特大的爆炸或大火毁灭的。罗马大学实验证明:废墟当时的熔炼温度高达摄氏1490~1500度,这样的高温贝有冶炼场的熔炉里,或持续多日的森林大火才能达到。然而岛上从未有过森林,因而只能推断大火源于大爆炸。可这威力无比的爆炸物又是什么呢?
历史告诉我们,直到二战末期,人类才发明和使用了第一颗原子弹。按照常理,三千六百多年前的地球上,是绝不可能有原子弹的。这个时候,科学家们又给出了最后证实――这种巨大的爆炸力源于大气中电磁场和宇宙射线的双重作用。
难道,真的是自然灾害摧毁了这座繁荣而美丽的古城?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我们能否暂时画下这个句号呢?
2013年1月17日星期四
西汉巨量黄金突然消失之谜
秦汉时代,黄金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计量单位为「斤」。皇帝喜欢用黄金赏赐功臣,且动辄就是万斤。如:刘邦平定天下后,赐叔孙通黄金五百斤;卫青出击匈奴有功,受赐黄金二十万斤等。听到一个人的家中有那么多金灿烂的宝贝,简直就像进入阿里巴巴的山洞。不可思议的是,到了东汉,巨量黄金却突然退出了流通领域。
商品交换是以物换物,也不见了黄金赏赐的壮观。这座座「金山」移到哪儿了?「愚公」是谁?后世学者对此做了种种推测和考证。
多数人以为,佛教传入中国,百姓虔诚膜拜。上至京城,下到穷乡,佛寺无处不在。人们习惯用纯金塑像、泥金写经、贴金作榜等,巨金就被悄悄消耗掉了。但东汉初年,刚刚进入中国的佛教尚未战稳脚跟,根本不可能大张旗鼓地修寺庙、塑金神。即便使用,也是微量。而右佛教传入中国前,西汉巨金已经杳无芳踪,佛教耗金的说法明显有偏颇。
有人提出,对外贸易中的大量输出,导致巨金消失。可是追溯到西汉,发现那个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发达,居世界前列,为商品输出国,仅有少量黄金流出用以购买奇珍异宝。周围邻国经济相对落后,多称臣纳贡,对黄金的需求极为有限。同时,丝绸之路的开通,朝廷以丝绸、布帛等换回了大量的黄金,黄金不减反增。所以,外贸输出说显然不符事实。
难道当时人们习惯用「金」称呼钱财,其实根本不是金,而是并不那么贵重的铜?也就是说,西汉时期大量赏赐、府藏黄金都是指「黄铜」。初听这个观点觉得满有意思,其实很荒唐。汉时的金和铜有严格区分,金官管理金的开采,铜官管理铜的开采。同时作为流通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黄金以「斤」计量,铜为「铢」。黄金用于赏赐、馈赠,黄铜和黄金的界限可谓清晰分明,根本不可能混淆。这个观点显然矛盾含混,让人不足信。
那么,西汉巨金究竟去了哪里?
又有人提出,黄金以金币形式窖藏地下,后因战乱、人祸的不可抗拒的缘故失传。或者汉代有厚葬风俗,大量黄金都随葬墓里。认真思索一下,无论私藏还是国贮黄金,即时经历了战争或天灾人祸,黄金的拥有者都不可能会放弃对它的管辖。就算自己没有机会,也会易人易地而继续存在。而近期开掘出的汉墓,也证实了珍宝、玉衣等厚葬风俗,独不见巨量黄金现身。这个地下说似乎也破绽百出。
黄金是财富的象征,守护财富是统治者毕生的责任和愿望。那些可观的财富怎么会突然消失?这个问题可真让人难以琢磨。
阿房宫是一个传说还是事实?
阿房宫图,是古人根据杜牧的《阿房宫赋》想象画出来的
|
阿房宫是秦代著名的建筑,号称「秦川第一宫」。唐朝杜牧《阿房宫赋》的奢华渲染,致使传说中的阿房宫充满了神奇色彩。两千多年来,这座已成废墟的绝世宫殿,仍为后世吟咏和感叹。 阿房宫真实存在吗?项羽那把三个月未尽的大火烧毁了什么?所有的惊叹是传说还是事实?人们对这传奇般的宫殿的探寻未停止过。 据史科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征服一国,就仿造该国宫殿,称「六国宫殿」。相传当时共有宫室150种,工程最浩大的就是阿房宫。 相当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多所,一天中各殿气候都不相同。<史记.秦始皇本纪>描述了阿房宫前殿规模「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而《水经注.河水》记载了阿房宫的位置:渭河南部上林苑。诸多史科都证实了这个雄伟壮观的阿房宫的存在,其遗址在今西安附近。 2002年10月,宫殿考古家李毓芳率考古队开始挖掘。在所定遗址处发现了一座东西走向、规模宏大的黄土高台,后证实这座夯土台基正是阿房宫的遗存。在它东北一公里处,有座宋代后的村庄「阿房村」,这称谓应与阿房宫遗址有关。遗憾的是,遗迹内仅发现了夯土台基和三面墙。三面墙内无一点宫殿建筑遗迹。 难道,当时七十万的劳力四年时间只完成一座夯土台基?而那些设计精妙的建筑最终没有付诸实施?从考古发现看来,阿房宫仅是秦始皇的梦幻宫殿罢了。承载了项羽二千多年悲伤的绝世宫殿,仅有传说中的壮美,并没被项羽焚毁,而是从未建成。 可项羽火烧阿房宫几乎成了历史常识。如果阿房宫仅是个美丽的传说,难道史记中的记载有误?杜牧的无限感慨:「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也是杜撰吗?那项羽火烧的又是什么宫呢?是是非非之间,史学界始终有两种不同的说辞: 一是没有找到遗迹。如果项羽的大火真的持续燃烧了三个月,那么应该留下一些痕迹。另一种是文革时的千亩会战「平整处理了」。阿房宫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规模在不断缩小,千年前的遗址证据已难以寻觅。 但考古学家们没有放弃探索,不断扩大着挖掘范围。终于在离阿房宫遗址不远的咸阳宫一号、二号、三号建筑遗址上,发现了大量的火烧痕迹。 于是专家们提出新的观点,史记中项羽火烧的确实是秦宫室,但并非传指阿房宫。后人以讹传讹,加之杜牧的神来之笔,便让人联想到项羽火烧阿房宫理所当然。 考古学的发现只是为我们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让世界看到阿房宫一个真实存在的台基,它的全部容颜和魅力却仍然深藏未露。
2013年1月11日星期五
拿破仑死亡之谜
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在1815年滑铁卢战败以后,宣布退位。战胜的英国根据巴黎和约,把拿破仑囚禁在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六年以后,拿破仑在岛上去世。
根据拿破仑的遗嘱,英国安排了八位医生联合进行了尸检,结论时他死于严重胃溃烂。但很多人相信,拿破仑之死并不简单。他们觉得身体一向强壮的拿破仑是到了岛上以后,才突然健康状况下降,以至于5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历史学家大卫.琼斯对一小片当年糊贴在拿破仑被囚的屋子里的墙纸行化验,发现其中的涂料含有砒霜的成分。这种涂料在干燥的情况下是无害的,一旦受潮就会滋生一种毒菌,把砒霜转化成一种有毒的气体。而圣赫勒拿岛恰恰非常潮湿,这就是说,拿破仑再岛上的每一天实际上都受着砒霜的毒害,直到他被毒死。
一直服侍拿破仑的近侍马襄记录了这位法国皇帝约很多生活细节,马襄死后,他的女儿的独子把这些纪录公诸於世。傅孝武是一位瑞典医生,也是拿破仑的崇拜者,他从这些纪录里面看出,拿破仑死前的症状与砒霜中毒非常相似,如交替出现嗜眠和失眠、脱毛、牙龈露出齿根、双腿浮肿、心跳过速、胃痛、腹泻等。但是这并不能确定拿破仑的死困,唯一的办法是重新屍检。但法国人不可能了一个小医生的请求,就把拿破仑的遗骸从喷墓里「请」出来。幸好,当时已经拥有通过一根头发检测内「砷」含量的技术。在拿破仑的时代,名人经常把自己的头发作为礼品馈赠他人。傅孝武辗转找马襄回忆录的编辑拉休格少校,少校恰好有一些拿破仑死后第二天剃下的头发,就慷慨地提供了一根。史密斯博士对这根头发分析以后得出结论:这根头发中含砷量是正常情况十三倍。
不需要开棺验屍,已经能证明拿破仑确实死於砒霜中毒。那么,凶手是琼斯认为墙纸吗?最早持否定意见的竟然是拿破仑本人!
拿破仑是1821年5月5日去世的。7月25日受命担任拿破仑遗嘱执行人的马襄和曾任拿破仑宫延总管的柏特朗伯爵,以及蒙托隆伯爵共同启示遗嘱。拿破仑在遗嘱中说「我死于非命,被英国执政者及所雇凶手谋害了。」
但是这种论调很快被否定了,英国人确实希望拿破仑消失,有动机,也有行动条件,因为拿破仑就是在他们的监管之下。但他们绝不会采用这种拙劣的下毒方法,而事后又安排八名医生验屍。要知道,这样做太危险。一旦拿破仑被英国人毒死的消息散布出来,无疑又会是一场新的战争开端。
那么究竞是谁下的手呢?为拿破仑头发做监定的史密斯博士堤出了新的方法,再找些皇帝的头发来监定。人的头发每天生长0.3~0.4毫米,通过将不同时期的头发分成若干段,分别检测,就会得到一组含砷量资料。如果这些资料几乎一致,说明皇帝一直都在摄入砷,那么「凶手」几乎可以肯定是墙纸。如果出现明显的波动,那么凶手就一定另有其人。
还是那位傅孝武医生,又开始为新的监定而奔走,没想到这次拉休格少校拒绝合作了。傅孝武医生把前期的检验结果和新的检验需要样品的请求发表出来,刊登在1961年10月14日出版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两周以后,瑞士纺织厂的傅瑞表示愿意提供,头发的来源正是拿破仑死后第二天为皇帝剃头的诺维拉兹。
在等待样品的时候,傅孝武将马襄回忆录进行整理,把拿破仑最后七个月的情况逐日梳理出来。皇帝在他生命最后的时期,什么时候好转?什么时候病重?有些什么症状就一目了然。样品一共20根,史密斯博士把其中较短的头发整根进行化验,发觉砷含量超标五倍左右。有两根比较长的,切成五毫米的小段,逐段检测,得到140个资料,明显出现了波浪起伏。而且波峰和波谷推算出来的年月,正好和马襄的记录完全吻合。
无疑,拿破仑是被下毒的!
凶手是谁呢?经过种种分析,疑点集中在了陪同拿破仑到圣赫勒拿岛的蒙托隆身上。有人说他是因为痛恨拿破仑抢了他的情人,有人说他是受到法国波旁王朝的要挟,反正他有动机。在圣赫勒拿岛上,蒙托隆掌管拿破仑的用酒,有条件在任何一瓶洒里下毒。因为拿破仑洒量不大,所以下毒的量也比较好掌握。有一次,拿破仑送了一瓶酒给别人,那个人就生病了,症状和拿破仑几乎一样。最令人怀疑的,是在拿破仑生命的最后时期,蒙托隆的反常表现。
1821年初,拿破仑已非常虚弱,蒙托隆极力希望从已黎再请一位医生来。而拿破仑绝不肯让波旁王朝选派的医生来操纵自己的性命。二月中旬,拿破仑有点好转,月底又严重起来。蒙托隆劝拿破仑服用了催吐剂。当时最常用的催吐剂是锑化合物,会刺激内脏的粘膜层,最后反而压制了正常的呕吐,使胃丧失了排除毒物的能力。四月下旬,拿破仑停用了廿草糖浆,改成杏仁糖浆,里用通常会添加苦杏作香料。五月三日,两名英国医生来诊视拿破仑,在只见到蒙托隆而未见到病人的情况下,建议使用甘汞泻剂,而且开出了几乎疯狂的剂量650毫克。甘汞本身没有什么害处,然而和拿破仑正在服用的杏仁糖浆中的苦杏混合,会释出有毒的氰化汞,就可能将人毒死。
从这天开始,拿破仑一蹶不振,大便变成黑色,可以知道,他的胃已经腐蚀出血了。两天前,五月五日下午五点四十九分,拿破仑去世了。
2013年1月8日星期二
通往天堂的巴别塔
在伊拉克境内,有座古老的巨型建筑―巴别塔,号称古代世界规模最庞大的工程计划之一,属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这座雄伟壮观的古巴比伦宝塔,据说可以通往天堂。因为有上帝(God)参与施工,也因为与人类的语言有关,巴别塔具十分强烈的神秘色彩。
根据《圣经.创世纪》记载,洪水大劫后,天下人都讲一样的话。诺亚(Noah)的孓孙众多,遍布天下。上帝希望世人分地居住,却遭到拒绝。人类在示拿定居,用土坯砖和黑沥青建造城市和通天塔,企图彰显自己的伟大。上帝不喜欢人类陷入虚荣和傲慢,决定出手阻止人在错误动机下约为所欲为。上帝改变并区别开了人的语言,世上出现了不同语言和种族,使人无法轻易沟通。建造计划被迫停止,人类各散东西,互不理解。因为在巴比伦建造天塔,所以巴比伦又叫「冒犯上帝的城市」。然而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无法找到巴别塔的遗址。难道,它只是一个神话?在寻找的过程中,人们在墨西哥城郊外的卓鲁拉小镇发现一座遗址,虽然只剩一堆瓦砾,但依稀可见它原本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传说一群畸形巨人眷恋美丽的太阳和光,就建了这座狂傲的通天宝塔,后被神摧毁。这座神庙也有两前年以上的历史,但无法确定是传说中的通天塔。
西元1234年,巴别塔被亚述人摧毁,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曾重建成马尔都克神庙大寺塔。但他去世后,巴比伦又渐渐衰落。西元前484年,巴别塔再次毁于战火。
西元前46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再次游览这座已多次受损的通天塔时,笔下的通天塔高近九十米,分七层,底层边也近九十米,顶层是供奉马尔杜克神的神庙。深蓝色釉砖砌戍的塔身外,有一条螺旋形的阶梯盘旋而上,直通金色的神庙。原来通天的塔并非通天,不过百米而已。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巴别塔几经摧毁和重建,面目全非。圣经记载,巴别塔为人类高抬自己的标志,而重建的塔已成为宗教建筑,是天上诸神往凡间住所途中的踏脚处,是天路的驿站或旅店。也有考古学家认为,巴别塔是多功能的。塔底是祭祀用的神庙,塔顶是用于军事了望的哨所。西元前一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则认为,巴别塔是—个很具规模的天象观测台。
在今伊拉克境内的古巴比伦遗址上,最近发现了·块记载巴别塔方位和式样的石碑,碑上记载巴别塔建于西元前十七世纪。经考古证实,这里正是圣经中的巴别塔遗址,塔形与希罗多德的记载相吻合。如今人们虽已基本复原了它的外观,但整体的设计和结构仍是个谜。残损的瓦砾在缄默中诉说几千年的起起落落,巴别塔留给人类的是什么呢?
东方的「庞贝城」尼雅古城
如同古罗马的庞贝,南美洲的玛雅一样,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最具诱惑力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下,也悄然淹没了一座宏伟的东方古城―尼雅。
1901年,在新疆和田民丰县北一百五十公里处的尼雅河尾阁,在黄沙中沉溺了一千六百多年后,一个英国探险家斯坦因(Stein),首次发现尼雅遗址。尼雅古城立即轰动了全世界,很快被誉为「东方的庞贝城」。
有人说,这就是中国史籍《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汉代精绝国。精绝国是个小国,位于昆仑山下,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都城见雅是—座繁荣的沙漠城市,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商贸交易会都要在此召开,相当于沙漠央的「国际贸易中心」。西元三世纪后,这个文明的古城却突然消失了。
关于古城神秘消失的原因,各种传闻纠结,有战乱、瘟疫、河水改道,大肆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等说。还有传说是特大风灾造祸,—夜积沙三~四米,导致整个城市突然消亡。更有离奇报导称,尼雅废墟的大佛像上,用老维语刻着:不信胡大,必然灭亡。
1995年10月,中日两国考古学家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挖掘出了大量特色鲜明的织锦,以及保存完好的七百二十一件佉卢文木简档案。其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更是世世罕见。在这个沈睡了十八个世纪的废墟中,宅院四周屍骨累累,内部遗物四处散落,房门敞开或半闭。粮满仓,纺车上线,没来得及拆阅的佉卢文。这—切似乎告诉人们,尼雅王国面临了惨重的致命—击,甚至没有留下最后的文字记载。
是什么使尼雅的历史记载从此中断?佉卢文档案中有需要的答案?
解读佉卢文木牍时,有两个文书引起了专家极大的关注。在160号文书上,记载着尼雅王国缺水,国王亲自协调水的分配和管理。在482号文书上,记载着尼雅居民困种树被百户长强行砍卖,国王判百户长有罪,并制定了一旦砍树枝,罚母牛一头的律令。这个被发掘的文书,显现了当时尼雅的自然生态资源已非常脆弱,几乎不堪击。因为它所关注的主题,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森林法」。
研究发现,尼雅王国长期受到来自西南方Supis人的威胁与入侵,而且步步加深。但在我们掌握的各种史书上,从没关于Supis人的蛛丝马迹。这个凶猛好战富于侵略性的民族会是些什么人?尼雅王国是遭遇到强敌的侵袭而灭亡的吗?
百年来的考古成果证明了「东方庞贝城」的存在是铁的事实。但尼雅仍不肯向世人展示它奇幻的历史,仍然为人类留下了这个待解之迷。
2013年1月4日星期五
沉没在茫茫丛林里的吴哥古城
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Henry Mu Ao),专门从事鸟类研究。他只身来到柬埔寨,在浩瀚无垠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五座莲花蓓蕾似的宝塔,然后是设计大胆的寺庙,精美绝伦的浮雕,更多的六百多座风格奇特的宝塔。他不知道,自己竟闯入了沈睡丛林中四百多年的吴十哥城。
中国元朝官员周光达的《真腊风土记》,是世界上第一部介绍吴哥文化的著作。吴哥城始建于西元802年,是古高棉帝国吴哥王朝的首都。高棉国王为祭祀保护神蚍湿奴,炫耀自己的功绩而建造,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东方奇观」。
吴哥城为什么会被热带丛林所沉没呢?城里那些有着高超建筑技术的人都去哪了?由于柬埔寨古时的历史资料特别少,所以这些都成了人们难以解开的谜团。有人说,15世纪时,暹罗人多次入侵吴哥,吴哥遭惨烈屠城。少数幸免者迅速逃离,迁移金边,吴哥成荒芜空巷。还有人说,遭屠城的吴哥尸体满地,烈日高温催生了瘟疫。不到一个月,吴哥居民相继死亡,成了荒芜空巷。也有人说,吴哥国王奢侈,威逼几十万奴隶到遥远的地方开山采石,建造寺院和王宫,强迫他们作超负荷的劳动。被重重压迫下的奴隶们揭竿造反,杀了奴隶主和监工,有杀了国王、贵族和他们全家。吴哥城只剩下了奴隶,他们也渐渐搬离到别处。
既然有这么多说法,无一不联系着灭顶的死亡。那么,屠城、瘟疫、暴动,都会造成横死遍野,尸骨累累,可古迹内并没有相关的迹象。所以,上述观点均遭到否定。于是新的观点再次出现,又有人认为当时外来的敌人攻占了吴哥,把城里的人全都赶到一个地方做奴隶,所以城里空荡而没有任何尸骨。
哪里观点是正确的呢?因缺少翔实的历史资料,科学家很难做出正确的解释。所以这难解的谜,也只能等待继续的探索!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
距智利3600多米外,有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孤岛,号称「世界的肚脐」。
1722年,因荷兰探险家在复活节那天发现了它,而得名「复活节岛」。小岛面积仅117平方千米,岛上居民不过1400人,至今仍过着落后的原始生活,可岛上却有着数百尊代表高度文明的巨石雕像,吸引着一批批探险家、科学家的脚步。
石像由整块岩石雕凿而成,造型奇特。个个额头狭长,高鼻梁,深眼窝,翘嘴巴,大耳朵,胳膊贴腹。所有石像都面向大海,表情冷漠,神态威严,看上去真像一队整装待发的士兵。奇怪的是,岛上的居民竟然不知道石像的来历。
石像一般高9米,重30~90吨,仅帽子就有10吨多。按照当时的劳动效率计算,如果雕凿、搬运、竖立一个石像,每天要用120名个劳工,8小时工作制,最少约一年半的时间。这近千个石像,不知要做上几百年?
有人说,这是外星人的太空船搬运石像。也有人说,石像自己拥有神力,早好后会走到要去的地方。有人认为,这些石像有着宗教意义,是供人顶礼膜拜的。岛上发现了刻有表意文字的硬木书板,石像的后颈也有这样的文字。所以有专家提出,岛上的居民是土著人,他们的外形与巨雕相似,耳垂大,耳朵长,被称为「长耳人」。大约十四世纪前后,「长耳人」为纪念移民的始祖所开创的基业,就在岛上世世代代建造石像,把它们当作偶像来崇拜。文字的发现,似乎可以确定上述的猜测。
在秘鲁维拉科察,人们发现了与小岛惊人相似的石像。所以又有人提出,岛上最早的居民和巨石像的创造者是秘鲁人。他们视石像为守护神,以保佑作物丰收及好运。
到底是什么创造了石像?沉默的巨人在这里站了多久?它们代表了什么呢?这么高大的石像是怎么搬运的?又是怎么放在现在的位置上的呢?
科学家声称,谜底在雕刻石像的材料上。这些庞然大物看起来可怕,实际是用凝灰岩或干燥后比水还轻的浮石雕刻的。一般五个人就能搬运一个小巨像,用普通带锯齿的刀就能把岩石切割下来。至于那些重量似乎惊人的帽子,原本就在石像附近造好,然后再顺着用石块叠成的脚手架滚到雕像的头上,而不是抬上去的,这一切听起来简直就像是在玩魔术,不知道能否令人感到信服。
谜一样的复活节岛,终被历史的帷幔遮掩着,而人们在猜测和推理中继续探索着!
2013年1月3日星期四
自我流放的古罗马皇帝提比略
提起古罗马,人们就会想到竞技场、权力角逐、血腥的宫廷谋杀等。尤其罗马帝国史上为著王权残酷杀戮,暴虐过度,抢夺得轰轰烈烈。可罗马史册上还记载了一个另类的隐退,十分安静自我流放的提比略(Tiberiu)皇帝。
流放是由权力机关强制犯人长期离开本国的一种惩罚手段。但西元26年,喜欢过离群索居生活的提比略走出罗马成,自我放逐到当时罗马有名的流放地康帕尼亚11年,直到生命的终结。
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的自我流放,实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由于提比略离群索局,长期隐退,与世隔绝,因此他生前的记载较少。关于他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均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疑云。
他为什么自我流放?是真正的自愿还是不为人知的被迫?
有人说,这出于自愿。据史科记载,提比略自幼就喜欢安静隐居的生活。从西元21年起,他就频繁的长时间离开罗马城,外出隐居独处。他是那么自由洒脱,不停变换清静幽雅的地方。他处事很有效率,通过书信控制国家政治,竟然还维持得不错。
但他仅为了清净才避开罗马的吗?
罗马史学家塔西佗(Tacitus)认为,提比略自我流放的目的,是为了掩盖他曾经犯下的罪过,以及无法控制的淫乱。他不是一个好人,做过的坏事令他臭名远杨。他有着令人作呕且贻害四方的癖好,所以只好远离喧器,才能更加无所顾忌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也有学者认为,他是因为恐惧而自我放逐。由于罪过深重到人人都在仇恨他,加上不断收到手下大将谢雅努斯的蛊惑,才下定决心实施自我放逐,希望得到解脱。关于这个说法,以得到古代文艺资料的证明。
另外,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因为他的体质弱点。提比略到了老年,对自己的外貌特别敏感。他长得又高又瘦,秃顶,肩部下垂,满身脓疮,经常涂着各种药膏,却觉得自己的外表和体味是一种典范。当他隐退后,就能很得意地自我享乐欣赏。
除了以外,还有人认为,他是为躲避共和派元老贵族对自己的暗算和人身攻击,自我放逐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或者是沈沉在思念战死儿子的痛苦中,或者为继承人腾出空间来获得经验。还有人猜测,他不能容忍专横的母亲与自己一起共掌大权,但又不能除掉她,所以被迫选择了退隐。
究竟哪个才是提比略长期自我放逐的真正原因呢?或许真相就在其中,也或许不在。但不管怎样说,这么一个不道德的家伙喜欢远离,真的就是一件好事。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的最爱
25岁的伊丽莎白(Elizabeth)登基为英国女王,带领内忧外患的英国走向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历史誉为一代英主。她在位期间,国家经济繁荣昌盛,文学催璨辉煌,军事欧洲无敌,被称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女王的美貌、学识和至尊地位无议论比,引得欧洲大陆无数王公贵胄尽折腰,争相向她邀宠求婚。可她却始终未能走进神圣的婚姻殿堂,被后人称为「童贞女王」。
虽然女王宣称自己嫁给了英国,但其中的秘密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大家忍不住回问,真的是国家利益让她终身不嫁?还是没找到真爱,难以喜嫁?还是有鲜为人知的苦衷,被迫不嫁?到底有没有谁能博得她内心的爱情?
在女王执政的45年生涯中,王权、阴谋、政治、宗教的争斗从没停息过。为放弃了一般女人的多愁善感,专心于治理果事。
有人说,女王很狡猾,不肯轻易嫁人是一个筹码,让人人都是希望,处处依照她的计划行事。她把美貌和婚姻当做资本,周旋于欧洲各大国之间。
这样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伊丽莎白刚登基不久,她就凭藉西班牙腓力二世(Philip II)的求婚,成功地谋得女王的合法身份,并在事后委婉地拒绝了联姻。此后的很多年,她多次以婚姻为外交工具,赢得自己想要的局面。她从不答应别人的求婚,也从不向求婚者关上大门。直到1583年,50岁的女王似乎心灰意冷,拒绝了一场长达五年的求婚,法兰西年轻的阿朗松公爵成了她最后的求婚者。
也有人说,女王不愿意嫁,是因为被情伤害太深。她和罗伯特(Robert)青梅竹马,在她被监禁伦敦塔时,两人还苦苦地相恋着。她成为女王后,罗伯特入宫成为显赫富贵的护法,有着可以随时出入王宫的特权,这段纯洁的爱情却意外夭折了。也许,爱情不能适应宫廷的奢华和理智,还有那种冰冷和距离。出于多种原因,罗伯特在乡下娶妻。女王伤心透顶,忿怒地把他赶出了宫,从此不再言嫁。
但是在女王53岁时,罗伯特把他的继子埃塞克斯(Essex)送进了宫。也许是一种补偿心理,女王疯狂地爱着这个男孩。男孩少不经事,终于惹怒了女王。他在女王没化妆时贸然出现,老态龙钟的女王无比惊恐,伤感没把最美的一面留给心爱的人,就藉故杀了他。爱情,还是欲望,其实在这里都无从说起。人们看见的,是一个寻常女人的喜怒无常和敏感脆弱,还有一个手握大权的女人的无情与激动。
事实上,女王的爱情被共用了,被无穷尽的责任束缚了。王权和挚爱,在她心中根本就是一个就是一个不为众人窥探的永恒秘密。
2013年1月2日星期三
凯撒的神秘死因
西元前44年3月15日,在罗马元老院议事厅里,凯撒被共和派贵族布鲁图(Brutus)和卡西乌(Card Siwn)等人合谋刺杀。这是西方史上第一起,也是最著名的一起[元首遇刺案]。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发挥想象,在他创作的《凯撒之死》中,详细而悲壮地描写了那个特殊时刻。
人们不禁要问,元老院贵族为何要联合杀他?
根据以往的资料,这次死亡源于政治斗争的结果。凯撒打败了政治对手庞培(Pang Pei),宽恕并重用了庞培手下的将领布鲁图。有人想拥戴凯撒当皇帝,但当时罗马人仇视帝王,所以他没有轻举妄动。但法律规定,凯撒可以坐在黄金象牙宝座上处理公务,其画像同天神放在一起,并穿上皇帝才有资格穿的紫袍,拥有无限期的独裁权力。凯撒进行改革,削弱了元老贵族的势力。在他的独裁统治下,罗马元老院根本无任何发言权。因为惧怕凯撒终会戴上皇冠,所以有人站出来,组织了阴谋行刺集团。
而当天的谋杀现场耐人寻味,凯撒似乎心甘情愿接受这个命运。凯撒单身参加元老院会议,坐在黄金宝座上。身藏短剑的布鲁图等人一拥而上,短短数秒,刺中凯撒身体23刀。凯撒没有反抗,而是用紫袍蒙面,缓慢倒在旁陪雕像下。
两千多年过去了,凯撒被背叛自己的贵族刺死,已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但这个最精明、最智慧的政治家,甘心接受屠戳,却实在令人不解。
人们在大量研究历史资料后突然提出,凯撒被刺表面是谋杀,事实却为他一手[导演]的[另类自杀]。提出这个观点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哗众取宠,有几个重要细节值得人们推敲和思索。
首先,当议员们授与凯撒[神圣统治者]的封号时,他却坐着一动也不动,给众议员一个巨大的侮辱,很明显为故意激怒众人。其次,出席元老会的前一天,凯撒和下属一起用餐,突然问:怎么死死最好的?]面对众人的缄默,他说:[我愿意突然而死。]这样的预言是那么精准,居然在第二天就应验了。如果不是巧合,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是刻意计划。
以凯撒的聪明,不可能对阴谋者没有察觉,但他居然不做任何防备,还突然解雇所有保镖,完全向敌人表露自己的薄弱,甚至是欢迎攻击的到来。
那么,[自杀]的动机是什么呢?一个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有必要这样折腾自己吗?
一个说法是,传言布鲁图是凯撒的私生子。凯撒年轻时与布鲁图的母亲疯狂相爱,留下了爱情的结晶。谋杀发生时,凯撒本来试图抵抗,但看到布鲁图也逼向自己时,痛哭而绝望的凯撒放弃了反抗。这个说法很像一个蹩脚的爱情闹剧,与凯撒伟大的性格完全不符。
而另一个说法则是,凯撒在被刺前已经患上癫痫症,时常出现情绪难以控制、大小便失禁等难堪的症状。他在授封时的无动于衷并非骄傲,而是正好癫痫发作,已经出现糟糕的局面。以凯撒自负自傲的个性,绝对不愿意在众人面前露出衰败的摸样。因健康问题而断然结束生命,完全可以得到理解。
这个具有伟大头脑的男人,宁愿有意识地死去,并将死亡当做最后打击政敌的工具。
事实证明,精明的凯撒早算准了死后的一切,甚至死后的哀荣。他在六个月前修改了遗属,选定外甥屋大维(Gaius Julius Caesar Ocutavianus)继任罗马执政官,并将自己的私人财富平分给罗马市民。当听到这[感人的遗属]后,参加葬礼的罗马市民们由哀悼变成了愤怒,一起发出为凯撒报仇的呼声。谋杀者被迫逃离了罗马,之后也被逐一杀掉。
凯撒是一个神一样的人,他希望自己的人生不被世人把握,其死亡的秘密也成为后世追逐猜测的焦点,这证明了凯撒真的很厉害,很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