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0日星期三

被毁灭的印度摩亨佐达罗城


位于印度河中央岛屿的摩亨佐达罗城,繁荣昌盛,是印度河流域最大的文明古城。大约3600多年前的一天,古城突然神话般消失了。
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发掘了古城遗址。但城内荒芜一片,满目凄凉,街头巷尾遍布骷髅。灾难是突然降临的,全城约五万居民,几乎同一时刻全部死于来历不明的横祸。这个离奇的集体灭绝,被列为世界上难解的三大自然之谜,称为「死丘事件」。
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急性传染疾病造成全城居民的死亡。但什么样的严重传染病,能使全城居民几乎在同一时刻全部死亡?经过仔细研究,这个因疾病传播而导致死亡的说法遭到了一致否决。学者们又从地质、生态学的角度进行解释,认为可能是因远古印度河床改道、河水泛滥、地震等引起的水灾,特大洪水摧毁了一切。洪水导致尸体漂亮远去,遗址里却尸骨遍地。但奇特的是,古城废墟里没发现遭受特大洪水袭击的任何证据。
英国学者推测,古城是受到了外星飞船的侵袭。然而外星人是否存在至今仍属未解之谜,这个观点很是勉强。又有人提出,因雅利安人的入侵,大屠杀导致「死丘事件」。虽然这种关掉找到了考古文献的佐证,但史科显示,入侵和毁城相隔几个世纪。因此,入侵数不能成为一个定论。
关于「死丘事件」,无论从史科还是有关传说中,除了古印度长篇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外,再无任何可参考的资料。古诗有这样的描写:一个令人目眩的天雷和无烟的大火,紧接著是惊天动地的爆炸,爆炸引起的高温使得水都沸腾了。
这是神话还是史实?
受古诗启示,科学家在对「死丘事件」的研究中,在城中寻找到了明显的爆炸痕迹。爆炸中学的建筑物全部夷为平地,且破坏程度由近及远,逐渐减弱。因此断定,古城是被一场特大的爆炸或大火毁灭的。罗马大学实验证明:废墟当时的熔炼温度高达摄氏1490~1500度,这样的高温贝有冶炼场的熔炉里,或持续多日的森林大火才能达到。然而岛上从未有过森林,因而只能推断大火源于大爆炸。可这威力无比的爆炸物又是什么呢?
历史告诉我们,直到二战末期,人类才发明和使用了第一颗原子弹。按照常理,三千六百多年前的地球上,是绝不可能有原子弹的。这个时候,科学家们又给出了最后证实――这种巨大的爆炸力源于大气中电磁场和宇宙射线的双重作用。
难道,真的是自然灾害摧毁了这座繁荣而美丽的古城?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我们能否暂时画下这个句号呢?

2013年1月17日星期四

西汉巨量黄金突然消失之谜

黄金,一直是财富、尊贵的象征。现实生活中,黄金对世人的诱惑无时不在,却很难大量拥有。这段与黄金有关鲜为人知的历史,也许能使你目瞪口呆。
秦汉时代,黄金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计量单位为「斤」。皇帝喜欢用黄金赏赐功臣,且动辄就是万斤。如:刘邦平定天下后,赐叔孙通黄金五百斤;卫青出击匈奴有功,受赐黄金二十万斤等。听到一个人的家中有那么多金灿烂的宝贝,简直就像进入阿里巴巴的山洞。不可思议的是,到了东汉,巨量黄金却突然退出了流通领域。
商品交换是以物换物,也不见了黄金赏赐的壮观。这座座「金山」移到哪儿了?「愚公」是谁?后世学者对此做了种种推测和考证。
多数人以为,佛教传入中国,百姓虔诚膜拜。上至京城,下到穷乡,佛寺无处不在。人们习惯用纯金塑像、泥金写经、贴金作榜等,巨金就被悄悄消耗掉了。但东汉初年,刚刚进入中国的佛教尚未战稳脚跟,根本不可能大张旗鼓地修寺庙、塑金神。即便使用,也是微量。而右佛教传入中国前,西汉巨金已经杳无芳踪,佛教耗金的说法明显有偏颇。
有人提出,对外贸易中的大量输出,导致巨金消失。可是追溯到西汉,发现那个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发达,居世界前列,为商品输出国,仅有少量黄金流出用以购买奇珍异宝。周围邻国经济相对落后,多称臣纳贡,对黄金的需求极为有限。同时,丝绸之路的开通,朝廷以丝绸、布帛等换回了大量的黄金,黄金不减反增。所以,外贸输出说显然不符事实。
难道当时人们习惯用「金」称呼钱财,其实根本不是金,而是并不那么贵重的铜?也就是说,西汉时期大量赏赐、府藏黄金都是指「黄铜」。初听这个观点觉得满有意思,其实很荒唐。汉时的金和铜有严格区分,金官管理金的开采,铜官管理铜的开采。同时作为流通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黄金以「斤」计量,铜为「铢」。黄金用于赏赐、馈赠,黄铜和黄金的界限可谓清晰分明,根本不可能混淆。这个观点显然矛盾含混,让人不足信。
那么,西汉巨金究竟去了哪里?
又有人提出,黄金以金币形式窖藏地下,后因战乱、人祸的不可抗拒的缘故失传。或者汉代有厚葬风俗,大量黄金都随葬墓里。认真思索一下,无论私藏还是国贮黄金,即时经历了战争或天灾人祸,黄金的拥有者都不可能会放弃对它的管辖。就算自己没有机会,也会易人易地而继续存在。而近期开掘出的汉墓,也证实了珍宝、玉衣等厚葬风俗,独不见巨量黄金现身。这个地下说似乎也破绽百出。
黄金是财富的象征,守护财富是统治者毕生的责任和愿望。那些可观的财富怎么会突然消失?这个问题可真让人难以琢磨。

阿房宫是一个传说还是事实?

阿房宫图,是古人根据杜牧的《阿房宫赋》想象画出来的

阿房宫是秦代著名的建筑,号称「秦川第一宫」。唐朝杜牧《阿房宫赋》的奢华渲染,致使传说中的阿房宫充满了神奇色彩。两千多年来,这座已成废墟的绝世宫殿,仍为后世吟咏和感叹。 阿房宫真实存在吗?项羽那把三个月未尽的大火烧毁了什么?所有的惊叹是传说还是事实?人们对这传奇般的宫殿的探寻未停止过。 据史科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征服一国,就仿造该国宫殿,称「六国宫殿」。相传当时共有宫室150种,工程最浩大的就是阿房宫。 相当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多所,一天中各殿气候都不相同。<史记.秦始皇本纪>描述了阿房宫前殿规模「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而《水经注.河水》记载了阿房宫的位置:渭河南部上林苑。诸多史科都证实了这个雄伟壮观的阿房宫的存在,其遗址在今西安附近。 2002年10月,宫殿考古家李毓芳率考古队开始挖掘。在所定遗址处发现了一座东西走向、规模宏大的黄土高台,后证实这座夯土台基正是阿房宫的遗存。在它东北一公里处,有座宋代后的村庄「阿房村」,这称谓应与阿房宫遗址有关。遗憾的是,遗迹内仅发现了夯土台基和三面墙。三面墙内无一点宫殿建筑遗迹。 难道,当时七十万的劳力四年时间只完成一座夯土台基?而那些设计精妙的建筑最终没有付诸实施?从考古发现看来,阿房宫仅是秦始皇的梦幻宫殿罢了。承载了项羽二千多年悲伤的绝世宫殿,仅有传说中的壮美,并没被项羽焚毁,而是从未建成。 可项羽火烧阿房宫几乎成了历史常识。如果阿房宫仅是个美丽的传说,难道史记中的记载有误?杜牧的无限感慨:「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也是杜撰吗?那项羽火烧的又是什么宫呢?是是非非之间,史学界始终有两种不同的说辞: 一是没有找到遗迹。如果项羽的大火真的持续燃烧了三个月,那么应该留下一些痕迹。另一种是文革时的千亩会战「平整处理了」。阿房宫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规模在不断缩小,千年前的遗址证据已难以寻觅。 但考古学家们没有放弃探索,不断扩大着挖掘范围。终于在离阿房宫遗址不远的咸阳宫一号、二号、三号建筑遗址上,发现了大量的火烧痕迹。 于是专家们提出新的观点,史记中项羽火烧的确实是秦宫室,但并非传指阿房宫。后人以讹传讹,加之杜牧的神来之笔,便让人联想到项羽火烧阿房宫理所当然。 考古学的发现只是为我们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让世界看到阿房宫一个真实存在的台基,它的全部容颜和魅力却仍然深藏未露。

2013年1月11日星期五

拿破仑死亡之谜

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在1815年滑铁卢战败以后,宣布退位。战胜的英国根据巴黎和约,把拿破仑囚禁在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六年以后,拿破仑在岛上去世。
根据拿破仑的遗嘱,英国安排了八位医生联合进行了尸检,结论时他死于严重胃溃烂。但很多人相信,拿破仑之死并不简单。他们觉得身体一向强壮的拿破仑是到了岛上以后,才突然健康状况下降,以至于5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历史学家大卫.琼斯对一小片当年糊贴在拿破仑被囚的屋子里的墙纸行化验,发现其中的涂料含有砒霜的成分。这种涂料在干燥的情况下是无害的,一旦受潮就会滋生一种毒菌,把砒霜转化成一种有毒的气体。而圣赫勒拿岛恰恰非常潮湿,这就是说,拿破仑再岛上的每一天实际上都受着砒霜的毒害,直到他被毒死。
一直服侍拿破仑的近侍马襄记录了这位法国皇帝约很多生活细节,马襄死后,他的女儿的独子把这些纪录公诸於世。傅孝武是一位瑞典医生,也是拿破仑的崇拜者,他从这些纪录里面看出,拿破仑死前的症状与砒霜中毒非常相似,如交替出现嗜眠和失眠、脱毛、牙龈露出齿根、双腿浮肿、心跳过速、胃痛、腹泻等。但是这并不能确定拿破仑的死困,唯一的办法是重新屍检。但法国人不可能了一个小医生的请求,就把拿破仑的遗骸从喷墓里「请」出来。幸好,当时已经拥有通过一根头发检测内「砷」含量的技术。在拿破仑的时代,名人经常把自己的头发作为礼品馈赠他人。傅孝武辗转找马襄回忆录的编辑拉休格少校,少校恰好有一些拿破仑死后第二天剃下的头发,就慷慨地提供了一根。史密斯博士对这根头发分析以后得出结论:这根头发中含砷量是正常情况十三倍。
不需要开棺验屍,已经能证明拿破仑确实死於砒霜中毒。那么,凶手是琼斯认为墙纸吗?最早持否定意见的竟然是拿破仑本人!
拿破仑是1821年5月5日去世的。7月25日受命担任拿破仑遗嘱执行人的马襄和曾任拿破仑宫延总管的柏特朗伯爵,以及蒙托隆伯爵共同启示遗嘱。拿破仑在遗嘱中说「我死于非命,被英国执政者及所雇凶手谋害了。」
但是这种论调很快被否定了,英国人确实希望拿破仑消失,有动机,也有行动条件,因为拿破仑就是在他们的监管之下。但他们绝不会采用这种拙劣的下毒方法,而事后又安排八名医生验屍。要知道,这样做太危险。一旦拿破仑被英国人毒死的消息散布出来,无疑又会是一场新的战争开端。
那么究竞是谁下的手呢?为拿破仑头发做监定的史密斯博士堤出了新的方法,再找些皇帝的头发来监定。人的头发每天生长0.3~0.4毫米,通过将不同时期的头发分成若干段,分别检测,就会得到一组含砷量资料。如果这些资料几乎一致,说明皇帝一直都在摄入砷,那么「凶手」几乎可以肯定是墙纸。如果出现明显的波动,那么凶手就一定另有其人。
还是那位傅孝武医生,又开始为新的监定而奔走,没想到这次拉休格少校拒绝合作了。傅孝武医生把前期的检验结果和新的检验需要样品的请求发表出来,刊登在1961年10月14日出版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两周以后,瑞士纺织厂的傅瑞表示愿意提供,头发的来源正是拿破仑死后第二天为皇帝剃头的诺维拉兹。
在等待样品的时候,傅孝武将马襄回忆录进行整理,把拿破仑最后七个月的情况逐日梳理出来。皇帝在他生命最后的时期,什么时候好转?什么时候病重?有些什么症状就一目了然。样品一共20根,史密斯博士把其中较短的头发整根进行化验,发觉砷含量超标五倍左右。有两根比较长的,切成五毫米的小段,逐段检测,得到140个资料,明显出现了波浪起伏。而且波峰和波谷推算出来的年月,正好和马襄的记录完全吻合。
无疑,拿破仑是被下毒的!
凶手是谁呢?经过种种分析,疑点集中在了陪同拿破仑到圣赫勒拿岛的蒙托隆身上。有人说他是因为痛恨拿破仑抢了他的情人,有人说他是受到法国波旁王朝的要挟,反正他有动机。在圣赫勒拿岛上,蒙托隆掌管拿破仑的用酒,有条件在任何一瓶洒里下毒。因为拿破仑洒量不大,所以下毒的量也比较好掌握。有一次,拿破仑送了一瓶酒给别人,那个人就生病了,症状和拿破仑几乎一样。最令人怀疑的,是在拿破仑生命的最后时期,蒙托隆的反常表现。
1821年初,拿破仑已非常虚弱,蒙托隆极力希望从已黎再请一位医生来。而拿破仑绝不肯让波旁王朝选派的医生来操纵自己的性命。二月中旬,拿破仑有点好转,月底又严重起来。蒙托隆劝拿破仑服用了催吐剂。当时最常用的催吐剂是锑化合物,会刺激内脏的粘膜层,最后反而压制了正常的呕吐,使胃丧失了排除毒物的能力。四月下旬,拿破仑停用了廿草糖浆,改成杏仁糖浆,里用通常会添加苦杏作香料。五月三日,两名英国医生来诊视拿破仑,在只见到蒙托隆而未见到病人的情况下,建议使用甘汞泻剂,而且开出了几乎疯狂的剂量650毫克。甘汞本身没有什么害处,然而和拿破仑正在服用的杏仁糖浆中的苦杏混合,会释出有毒的氰化汞,就可能将人毒死。
从这天开始,拿破仑一蹶不振,大便变成黑色,可以知道,他的胃已经腐蚀出血了。两天前,五月五日下午五点四十九分,拿破仑去世了。

2013年1月8日星期二

通往天堂的巴别塔


在伊拉克境内,有座古老的巨型建筑―巴别塔,号称古代世界规模最庞大的工程计划之一,属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这座雄伟壮观的古巴比伦宝塔,据说可以通往天堂。因为有上帝(God)参与施工,也因为与人类的语言有关,巴别塔具十分强烈的神秘色彩。
根据《圣经.创世纪》记载,洪水大劫后,天下人都讲一样的话。诺亚(Noah)的孓孙众多,遍布天下。上帝希望世人分地居住,却遭到拒绝。人类在示拿定居,用土坯砖和黑沥青建造城市和通天塔,企图彰显自己的伟大。上帝不喜欢人类陷入虚荣和傲慢,决定出手阻止人在错误动机下约为所欲为。上帝改变并区别开了人的语言,世上出现了不同语言和种族,使人无法轻易沟通。建造计划被迫停止,人类各散东西,互不理解。因为在巴比伦建造天塔,所以巴比伦又叫「冒犯上帝的城市」。然而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无法找到巴别塔的遗址。难道,它只是一个神话?在寻找的过程中,人们在墨西哥城郊外的卓鲁拉小镇发现一座遗址,虽然只剩一堆瓦砾,但依稀可见它原本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传说一群畸形巨人眷恋美丽的太阳和光,就建了这座狂傲的通天宝塔,后被神摧毁。这座神庙也有两前年以上的历史,但无法确定是传说中的通天塔。
西元1234年,巴别塔被亚述人摧毁,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曾重建成马尔都克神庙大寺塔。但他去世后,巴比伦又渐渐衰落。西元前484年,巴别塔再次毁于战火。
西元前46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再次游览这座已多次受损的通天塔时,笔下的通天塔高近九十米,分七层,底层边也近九十米,顶层是供奉马尔杜克神的神庙。深蓝色釉砖砌戍的塔身外,有一条螺旋形的阶梯盘旋而上,直通金色的神庙。原来通天的塔并非通天,不过百米而已。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巴别塔几经摧毁和重建,面目全非。圣经记载,巴别塔为人类高抬自己的标志,而重建的塔已成为宗教建筑,是天上诸神往凡间住所途中的踏脚处,是天路的驿站或旅店。也有考古学家认为,巴别塔是多功能的。塔底是祭祀用的神庙,塔顶是用于军事了望的哨所。西元前一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则认为,巴别塔是—个很具规模的天象观测台。
在今伊拉克境内的古巴比伦遗址上,最近发现了·块记载巴别塔方位和式样的石碑,碑上记载巴别塔建于西元前十七世纪。经考古证实,这里正是圣经中的巴别塔遗址,塔形与希罗多德的记载相吻合。如今人们虽已基本复原了它的外观,但整体的设计和结构仍是个谜。残损的瓦砾在缄默中诉说几千年的起起落落,巴别塔留给人类的是什么呢?

东方的「庞贝城」尼雅古城


如同古罗马的庞贝,南美洲的玛雅一样,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最具诱惑力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下,也悄然淹没了一座宏伟的东方古城―尼雅。
1901年,在新疆和田民丰县北一百五十公里处的尼雅河尾阁,在黄沙中沉溺了一千六百多年后,一个英国探险家斯坦因(Stein),首次发现尼雅遗址。尼雅古城立即轰动了全世界,很快被誉为「东方的庞贝城」。
有人说,这就是中国史籍《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汉代精绝国。精绝国是个小国,位于昆仑山下,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都城见雅是—座繁荣的沙漠城市,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商贸交易会都要在此召开,相当于沙漠央的「国际贸易中心」。西元三世纪后,这个文明的古城却突然消失了。
关于古城神秘消失的原因,各种传闻纠结,有战乱、瘟疫、河水改道,大肆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等说。还有传说是特大风灾造祸,—夜积沙三~四米,导致整个城市突然消亡。更有离奇报导称,尼雅废墟的大佛像上,用老维语刻着:不信胡大,必然灭亡。
1995年10月,中日两国考古学家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挖掘出了大量特色鲜明的织锦,以及保存完好的七百二十一件佉卢文木简档案。其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更是世世罕见。在这个沈睡了十八个世纪的废墟中,宅院四周屍骨累累,内部遗物四处散落,房门敞开或半闭。粮满仓,纺车上线,没来得及拆阅的佉卢文。这—切似乎告诉人们,尼雅王国面临了惨重的致命—击,甚至没有留下最后的文字记载。
是什么使尼雅的历史记载从此中断?佉卢文档案中有需要的答案?
解读佉卢文木牍时,有两个文书引起了专家极大的关注。在160号文书上,记载着尼雅王国缺水,国王亲自协调水的分配和管理。在482号文书上,记载着尼雅居民困种树被百户长强行砍卖,国王判百户长有罪,并制定了一旦砍树枝,罚母牛一头的律令。这个被发掘的文书,显现了当时尼雅的自然生态资源已非常脆弱,几乎不堪击。因为它所关注的主题,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森林法」。
研究发现,尼雅王国长期受到来自西南方Supis人的威胁与入侵,而且步步加深。但在我们掌握的各种史书上,从没关于Supis人的蛛丝马迹。这个凶猛好战富于侵略性的民族会是些什么人?尼雅王国是遭遇到强敌的侵袭而灭亡的吗?
百年来的考古成果证明了「东方庞贝城」的存在是铁的事实。但尼雅仍不肯向世人展示它奇幻的历史,仍然为人类留下了这个待解之迷。

2013年1月4日星期五

沉没在茫茫丛林里的吴哥古城


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Henry Mu Ao),专门从事鸟类研究。他只身来到柬埔寨,在浩瀚无垠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五座莲花蓓蕾似的宝塔,然后是设计大胆的寺庙,精美绝伦的浮雕,更多的六百多座风格奇特的宝塔。他不知道,自己竟闯入了沈睡丛林中四百多年的吴十哥城。
中国元朝官员周光达的《真腊风土记》,是世界上第一部介绍吴哥文化的著作。吴哥城始建于西元802年,是古高棉帝国吴哥王朝的首都。高棉国王为祭祀保护神蚍湿奴,炫耀自己的功绩而建造,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东方奇观」。
吴哥城为什么会被热带丛林所沉没呢?城里那些有着高超建筑技术的人都去哪了?由于柬埔寨古时的历史资料特别少,所以这些都成了人们难以解开的谜团。有人说,15世纪时,暹罗人多次入侵吴哥,吴哥遭惨烈屠城。少数幸免者迅速逃离,迁移金边,吴哥成荒芜空巷。还有人说,遭屠城的吴哥尸体满地,烈日高温催生了瘟疫。不到一个月,吴哥居民相继死亡,成了荒芜空巷。也有人说,吴哥国王奢侈,威逼几十万奴隶到遥远的地方开山采石,建造寺院和王宫,强迫他们作超负荷的劳动。被重重压迫下的奴隶们揭竿造反,杀了奴隶主和监工,有杀了国王、贵族和他们全家。吴哥城只剩下了奴隶,他们也渐渐搬离到别处。
既然有这么多说法,无一不联系着灭顶的死亡。那么,屠城、瘟疫、暴动,都会造成横死遍野,尸骨累累,可古迹内并没有相关的迹象。所以,上述观点均遭到否定。于是新的观点再次出现,又有人认为当时外来的敌人攻占了吴哥,把城里的人全都赶到一个地方做奴隶,所以城里空荡而没有任何尸骨。
哪里观点是正确的呢?因缺少翔实的历史资料,科学家很难做出正确的解释。所以这难解的谜,也只能等待继续的探索!